跑步不只是訓練身體, 對某些人來說也是一種精神生活的解放。在現代生活中我們在精神上常有倚靠太多東西,像電腦、網路、智慧型手機、電影或是各種目標與人情事故,這些都會讓你開始想要做些什麼,想要改變什麼,想要創造什麼,這都是精神上的依靠,所以老子提出「無為」是針對「有為」而發,他想表達的是:不要再依靠什麼了,我們可以有目標,但不要執著,一執著就需要依靠。我們練長跑的人也需要這樣,有目標很好,因為有目標才有方向,但當你跨出門口確定方向後老子告訴我們必須「忘掉」目標,所以莊子也說「坐忘」。變強很好,但在追求強的過程中反而要忘記目標,在訓練的當下該尋求的是一種「自由自在、自己如此、無所依靠」的境界。
對於這樣的境界。老子的方法是用減損的思想,所以他說:「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但莊子不只是說減損,而是更精確地說「離形去知」(見《莊子.大宗師》篇云:「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試以莊子常用的寓言方式來說。此處舉《莊子.達生篇》「佝僂承蜩」的寓言故事為例:
此所謂「專一」,是要先能「忘」,唯有忘掉除了你心之所專的那樣事物之外的其它一切,你才能進入用志不分、凝於神的境界。
從小我就很喜歡看日本卡通,其中《閃電霹靂車》中所提到的「零的領域」和《七龍珠》裡著名的修鍊場所「精神時光屋」都是從此種境界所衍生出來的想像。在零的領域中,極速一瞬間的時光會被放慢,就像電影裡的慢動作鏡頭一樣,車手的精神變得極為專注和敏銳。精神時光屋的概念則是在極度的專注下形成一種「度年如日」的境界,此種境界許多資深跑都曾經歷過的「Runner’s High」就是相似的體驗。
前幾天分享的一位學員,在比賽中的經驗跟這種道家的境界極為相符:「上海馬拉松比賽時,當距離過了38km之後,沒有抽筋,終點就在眼前,心裡懸的石頭終於落地,破四有望了。 3:52:35 跨過終點計時毯,沒有興奮,沒有瘋狂,只有一如既往的平靜。總感覺比賽的過程中很忙,心裡必須專注在許多細節上面,時間過得很快,儘管已經到達42km終點,仍然感覺上一秒還在起點。」
對於這樣的境界。老子的方法是用減損的思想,所以他說:「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但莊子不只是說減損,而是更精確地說「離形去知」(見《莊子.大宗師》篇云:「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試以莊子常用的寓言方式來說。此處舉《莊子.達生篇》「佝僂承蜩」的寓言故事為例:
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佝僂者承蜩,猶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若厥株拘;吾執臂也,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其佝僂丈人之謂乎!」此寓言說明了技進於道的過程,大意是說孔子看見一個駝背的老人在黏蟬,好像在撿東西一樣容易,就問他怎麼辦到的。駝背的人說他經過不斷地練習後,先進入一種忘我的境界:這時身體由如木椿般,用來執竿的手臂如同枯槁的樹枝(離形);面對天地之大、萬物之多,卻只知蟬翼而已(去知)。他全心全意只在抓蟬這件事上,天地萬物之豐富美麗,他皆不肯以任何事物來換取蟬翼。說明了他神乎奇技的抓蟬功夫是從離形去知的忘我功夫修鍊後外顯的結果。
此所謂「專一」,是要先能「忘」,唯有忘掉除了你心之所專的那樣事物之外的其它一切,你才能進入用志不分、凝於神的境界。
從小我就很喜歡看日本卡通,其中《閃電霹靂車》中所提到的「零的領域」和《七龍珠》裡著名的修鍊場所「精神時光屋」都是從此種境界所衍生出來的想像。在零的領域中,極速一瞬間的時光會被放慢,就像電影裡的慢動作鏡頭一樣,車手的精神變得極為專注和敏銳。精神時光屋的概念則是在極度的專注下形成一種「度年如日」的境界,此種境界許多資深跑都曾經歷過的「Runner’s High」就是相似的體驗。
前幾天分享的一位學員,在比賽中的經驗跟這種道家的境界極為相符:「上海馬拉松比賽時,當距離過了38km之後,沒有抽筋,終點就在眼前,心裡懸的石頭終於落地,破四有望了。 3:52:35 跨過終點計時毯,沒有興奮,沒有瘋狂,只有一如既往的平靜。總感覺比賽的過程中很忙,心裡必須專注在許多細節上面,時間過得很快,儘管已經到達42km終點,仍然感覺上一秒還在起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