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山姆一家去爬山,在山頂上聊到「訓練也可以當做矯正與治療」的觀念。山姆說:若有下背痛的人來 山姆伯伯工作坊找他,通常都不是下背與腰的問題,而是髖、肩或胸椎的活動度不夠,使得腰部去做了上述關節太多工作而造成不適,所以只要打開髖部、肩部或胸椎的活動度就好了!我聽了覺得很有道理,而且山姆也幫助了很多人解決了相同的問題,更具說服力。
我很喜歡山姆這篇文章中提到的幾個觀念:
→疼痛的區域並不總是疼痛的根源 。
→疼痛是其它部位失衡而導致產生張力下的受害者。
→腰椎(下背)會不適或疼痛,比起放鬆或伸展下背,應該要做的是去加強腰椎鄰近關節的功能:「胸椎活動度、髖關節活動度」,藉此去以減輕鄰近關節所帶給腰椎的壓力。
文中還舉了幾個許多練腰的動作,反而都不適合下背痛的朋友訓練。腰部不舒服的朋友,可以參考這篇與其他延伸文章,觀念很好,也很實用:
http://www.unclesam.cc/blog/lower-back-pain-2/
在王宗岳《太極拳經》中出現「腰為纛」這三個字,常被各家引用。纛,是古代指軍隊裡前鋒部隊的大旗,用來指揮部隊用的。從纛一字可看出,腰要像大旗一樣保持挺直,所以在當兵時班長常用「腰桿打直」這樣的話語。旗桿是旗面的支撐,它要保持穩定不能彎曲,只能傾斜。這面大旗轉向哪個方向,全軍就隨著轉向那裡,也就是說腰要先向旗桿一樣轉動,身體的其他部位(旗面)才會隨著轉動。這也是跑步元素中「向前落下」的重要心法:落下時不能彎腰(肩膀出去臀部留在後面),必須「腰桿打直」整個身體一起向前落。
腰,是穩定部位,不是施力部位。從山姆文章中所揭示的是:若把穩定部位拿來轉動久了,就會出問題。而腰會在生活中轉動的原因是其他本來應該轉動的關節的活動度不夠了,所以「治本」的方法在於打開其他轉動關節的活動度。
這次篇文章與昨天的談話所帶給我的啟發是:若跑者的髖關節活動度不夠,就會很容易發生「彎腰跑」的情況。若跑者的肩關節活動度不夠,跑起來腰部很可能會過度旋轉,造成奇怪不流暢的擺臂。所以之後若碰到彎腰跑或擺臂不順的跑者,我也可以從這個觀點來切入思考了。謝謝山姆!
我很喜歡山姆這篇文章中提到的幾個觀念:
→疼痛的區域並不總是疼痛的根源 。
→疼痛是其它部位失衡而導致產生張力下的受害者。
→腰椎(下背)會不適或疼痛,比起放鬆或伸展下背,應該要做的是去加強腰椎鄰近關節的功能:「胸椎活動度、髖關節活動度」,藉此去以減輕鄰近關節所帶給腰椎的壓力。
文中還舉了幾個許多練腰的動作,反而都不適合下背痛的朋友訓練。腰部不舒服的朋友,可以參考這篇與其他延伸文章,觀念很好,也很實用:
http://www.unclesam.cc/blog/lower-back-pain-2/
在王宗岳《太極拳經》中出現「腰為纛」這三個字,常被各家引用。纛,是古代指軍隊裡前鋒部隊的大旗,用來指揮部隊用的。從纛一字可看出,腰要像大旗一樣保持挺直,所以在當兵時班長常用「腰桿打直」這樣的話語。旗桿是旗面的支撐,它要保持穩定不能彎曲,只能傾斜。這面大旗轉向哪個方向,全軍就隨著轉向那裡,也就是說腰要先向旗桿一樣轉動,身體的其他部位(旗面)才會隨著轉動。這也是跑步元素中「向前落下」的重要心法:落下時不能彎腰(肩膀出去臀部留在後面),必須「腰桿打直」整個身體一起向前落。
腰,是穩定部位,不是施力部位。從山姆文章中所揭示的是:若把穩定部位拿來轉動久了,就會出問題。而腰會在生活中轉動的原因是其他本來應該轉動的關節的活動度不夠了,所以「治本」的方法在於打開其他轉動關節的活動度。
這次篇文章與昨天的談話所帶給我的啟發是:若跑者的髖關節活動度不夠,就會很容易發生「彎腰跑」的情況。若跑者的肩關節活動度不夠,跑起來腰部很可能會過度旋轉,造成奇怪不流暢的擺臂。所以之後若碰到彎腰跑或擺臂不順的跑者,我也可以從這個觀點來切入思考了。謝謝山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