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6日 星期四

從《莊子.養生主》看姿勢跑法中的關鍵跑姿


前幾天碰巧在網路上看到蔡璧名教授講授《莊子》的線上課程,愈聽愈有興趣,就上網訂購了蔡教授的同名著作《正是時候讀莊子:莊子的姿勢、意識與感情》回來讀。其中我對書名中「姿勢」一詞特別感興趣。因為曾去曾跟東華大學的謝明陽老師花了半年的時間仔細讀過《莊子》內七篇,從來沒有想過莊子的思想跟身體上的「姿勢」會有什麼關係。今天剛拿到書,讀到蔡教授解讀〈養生主〉中「右師獨腳站立」的一段寓言故事。蔡教授從過去我從沒想過的方式進行解讀,竟跟此篇「養生」宗旨與PoseMethod的訓練邏輯不謀而合,讀來頗有心靈相通的暢快之感……

--這篇寓言的原文如下--
公文軒見右師而驚,曰:「是何人也?惡乎介也?天與?其人與?」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獨也,人之貌有與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下文為蔡璧名教授轉譯--
有一天,宋國人公文軒遇見一位擔任右師官職的人,他看到右師的姿勢感到非常驚訝:「你是什麼樣的人啊?為什麼只用一隻腳這樣站著呢?這是天生的?還是後天造成的呢?」右師回答:「我這是天生的,並非其他人害我的。原本天生自然的身體,跟行走一樣,站立時也可以自然地將全身的重量放在其中一隻腳上,只是現在一般人站著時都習慣將重心分散在雙腳而虛實不分。由我能如此站立,便知道這是上天賦予的自然姿勢,而不是人為刻意造作出來的。」
蔡教授在書中多加了一段前言,引用太極拳理中的重要概念加以解釋:具顯著療效的太極拳,在以放鬆周身為目的的拳法套路,將全身重心付諸一腳的「不雙重」、「虛實分明」與意同本篇「緣督以為經」的「頂頭懸」、「豎起脊梁」、「尾閭中正」、「腰為纛」,前者下接地軸、後者上接天根,全身重心所在之足與打直的脊梁(即為「督脈」)所貫串延展的正是--撐起週身其餘骨肉筋膜得以全數不出力、放鬆的:一條垂直地表、指向天空的子午線。

上面兩段引文摘自蔡璧名著:《正是時候讀莊子:莊子的姿勢、意識與感情》,台北市:天下雜誌,2015年8月26日出版,頁386~390。另外,蔡教授也從這則寓言開始公開分享這一段的講課影片,講得非常精彩:
https://www.coursera.org/…/…/e-hu-jie-ye-zen-mo-zou-zhan-hao
==

這不就是PoseMethod一直強調的「關鍵跑姿」的要領嗎!PoseMethod一直很著重「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也就是博士口中的「知覺」(Perception)的開發。尤其是單腳支撐時腳掌上體重的知覺。書中一構提到單腳站立的關鍵跑姿非常重要,感覺博士就像是中國功夫的師傅在教弟子站椿一樣,必須先站得好站得穩,跑步這門功夫才會練得起來。書中有幾段是這麼說的:「關鍵跑姿是身體肩、臀、支撐腳呈一直線的姿勢,此時膝蓋自然微彎,腳踝放鬆,全身的體重全都壓在前足的蹠球部上……練習時的目標是:盡量用最少的力氣來保持平衡。如果股四頭肌覺得太緊繃就代表膝蓋太彎。不論你在何種情況下跑步,只要大腿太緊就代表膝蓋過度彎屈了。」

這跟蔡教授與太極拳都推崇:「單重」(體重只放在一隻腳上)、「緣督以為經」、「頂頭懸」、「豎起脊梁」、「尾閭中正」與「腰為纛」的練功(養生)心法極為相似。這跟PoseMethod從力學角度出發的結論一致:單腳支撐體重與平衡愈穩定,失衡(失重)的效率愈高。

有很多人認為姿勢跑法(PoseMethod)是一個跑步教學的門派,這樣想的話當然不可能適合每一位跑者。但其實不然,PoseMethod的論述與訓練法(工夫)就像莊子的思想與工夫論一樣,都是在闡述世間的自然通則。羅曼諾夫博士只是「發現」跑步的通則之後進行脈絡化,它並非是被「發明」出來的一種新跑姿。它的發現是:只要跑步,每個人都會通過圖片中的關鍵跑姿,不管或快或慢、也不論是市民跑者還是菁英跑者都會通過,跑步這項運動只是反覆不斷地通過關鍵跑姿而已,而所謂跑姿的優劣之別在於:

→誰能更快達到關鍵跑姿,一落下就抵達,沒有腿尾巴
→誰能在抵達關鍵跑姿時最平衡與穩定,加速時的效率就愈高

平衡、穩定與放鬆是關鍵。但要如何以放鬆的身心達到平衡和穩定呢?莊子當用木椿、樹幹比喻的神人與至人(或技藝高超的人)的軀幹,以樹枝比喻四肢。所以密訣就跟所有的大師都曾說過的話一樣:「花時間練習」,練習最平凡無奇的…各種關鍵站姿。中國人說打椿。

功夫,就是時間。想要練好跑步這門功夫,密訣就是:花時間站好關鍵跑姿,要像大樹一樣聞風不動地立在地面上。

博士書中一再提到處在關鍵跑姿時上半身要保持直立,肩、臀、支撐腳呈一直線,而且身體要以最放鬆的狀態維持這個姿勢。但中國人的話語更美,太極拳大師鄭曼青在《鄭子太極秦自修新法》中第一式的心法闡述中是這麼說的:

「表裏俱須鬆開,全身一切放下。純乎自然,惟自尾閭至顛頂,要有意氣相貫,務求內外合一。」

==
註:上述文字摘自鄭曼青:《鄭子太極秦自修新法》三版,台北市:時中學社,2007年4月出版(第三版),頁3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