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鞋子本身
因為最近一直在準備鐵人三項賽,所以時常在騎完腳踏車後馬上跑步,藉以適應肌群的轉換。因為在鐵人比賽時,通常會先把鞋帶綁好,一騎完車要從車鞋換穿跑鞋時就可以直接把鞋子套上去。我發現這款鞋子非常容易套上腳掌,而且包覆性極佳。那從九月底拿到鞋子以後,至今已經穿著這雙鞋跑了102公里,最長跑過20公里,不管是上下坡、間歇練習,或是在雨中穿著浸濕的鞋子,都完全沒有不適感,沒有水泡,沒有任何一點摩擦腳掌所受到的傷害。這倒是非常少見的情況。發現這種情況之後,上網查了一下這雙鞋的特殊之處,原來它在內部設計上特別用心,使用了「Flywire」的技術,這項計術是由Nike的創意總監--Jay Meschter所發明的:
一開始Jay Meschter想到這種在鞋子內裏縫上細線來增加鞋子的包覆性時,還不知道這該怎麼量產。後來他才意外發現東方傳統刺繡的方法正好可以解決原本的問題,就引用來製造Flywire。Flywire的技術是直接用細線穿過鞋面,使用長縫線,那表示鞋面的結構完全由幼線所構成,所以大大減輕了運動鞋的重量,這跟傳統使用多層物料作支撐的鞋不同。Flywire的優點是:包覆性更佳,重量更輕(因為沒有多層物料)。這些用來製造Flywire的幼線,是一種名為Vectran的纖維線(取自液晶高分子的高性能複絲紗紡),它比人類的頭髮還細,非常堅固,維基百科上介紹它比鋼還強韌5倍,而且很輕。它之前被拿來作為美國NASA的太空器材,也是自行車輪胎的製材之一。
另外,Nike在使用Flywir技術製造鞋子時,還更進一步想利用鞋子內裏的「精準長縫線分佈」來創造第二層「人工韌帶」,Nike宣稱這種技術就像是「足上的吊橋工程」一樣,因此就可以解決長久以來所有的陸上運動員最大的困擾:足部滑移。試想看看:我們如果在跑步時每一步都使腳掌在鞋子裡滑移一公釐,如果一步距1公尺計算,跑一公里就滑移了1公尺,長跑下來也是一段可觀的的距離。另外,每次滑移都會造成腳指的傷害,Flywir的效果正好可以減輕這種惱人的傷害。
原來一雙鞋的背後有這麼多的知識、創意與科技的累積,知道內情後,不得不大為驚嘆啊!也難怪一雙鞋要賣這麼貴!貴得有道理!
-
SportBand
在使用過多次SportBand之後,覺得它的距離測量真得很準確,不過前提是配速要跟校正時的一樣。因為當時校正時是以每公里四分鐘的速度跑操場四圈,所以之後在用SportBand量測跑步距離時,如果跟當天的配速差不多,距離誤差就很小,跑了十公里,幾乎只有幾十公尺的誤差。但如果是慢慢跑,誤差值就會變大,像是上次以時平均每公里五分鐘的速度慢慢跑17公里,實際顯示的距離卻是18.8公里。所以在SportBand使用手冊上有提到,最好要有兩隻SportBand,一隻做為以慢跑速度來校正,拿來作為慢跑練習用;另一隻作為比賽用,所以要以比賽配速來校正。
另外,也曾把SportBand拿來在雨中練跑,是非常大的雨,鞋子和SportBand全濕透了!但測量效果和最後的上傳都完全沒問題,只要把USB插頭擦乾就好。看來防水的處理做得非常好!
SportBand另一項最大的好處是,USB插頭的設計,直接可以在上傳時進行充電,直到目前都還沒有跑到沒電過,真是非常貼心的充電方式。
-
Nike+
小巧的Nike+就像一塊小橡皮擦一樣,蠻可愛的。很輕巧,也可以很容易地放到鞋子裡,完全不影響跑步。我想,唯一的缺點是只能用1000個小時,而且不能換電池。在跑步時就在想,如果以後可以設計出,邊跑跑邊利用鞋子衝擊地面的力量來發電的技術(似乎現在已經有這種技術了),是否可以把它連結到Nike+上面,這樣就不用擔心電池的問題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