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8日 星期日

凡給予的,就得著

幾天前到山姆新的工作室,這次的空間大很多。一進去就被抓著練了「麥克波羅伊肌力與體能訓練課表」,從關節活動度、核心、啟動與熱身到直線移動與側向移動訓練。

原本的目的是討論一個星期後的座談會〈公開分享的力量〉,但不知不覺就做了一個小時,很累但也很舒服,做完後頭腦也跟身體一樣變得靈活多了。


山姆先跟我說「失重」那場講座額滿的消息。雖然前幾天就收到他來信通知,但我還是相當意外,這種主題不友善、收費又高的「硬講座」也會有人來報名!我一開始預其有15人來報名就很好了。

當然,能辦起來,而且找到夠多有興趣的人來聽,對講者來說是最大的鼓勵,甚至是激勵……這個消息讓我開心好幾天,我竟開始非常期待著2月18的到來,因為一想到能跟這30位一起分享這個主題,甚至課後的討論與激盪,就感到非常興奮。

山姆說:「相對高價位的報名費不只可以增加教練的收入,也可以替講師篩選到對的人來聽。」沒錯,會付3600元來聽的人,一定是對這個主題有興趣的人。能跟一群對「失重」這個主題有興趣的人分享,是我現在最大的樂趣。因為實在是太孤單寂寞了,在我的身邊,沒有什麼人可以跟聽我分享,沒有人可以跟我討論或辯論這些研究。

對我來說,這場「失重」講座是近年來意義最深刻的一場,我要用PoseMethod的理論來講走、跑、騎、跳、揮與投的動作技術;同時也是花最多時間準備的一場。這場3小時的講座,至少花了300小時以上在製作講議和投影片,還不算之前更多的尋找、消化吸收與轉譯這些資料的時間。

這些過程,都讓我不斷成長與進步。這都要謝謝山姆,願意辦這樣的硬課程,因為有人辦才能促使我去整理與轉譯。也要謝謝那些付費來聽的人,是你們讓這種分享與進步的機制開始運轉下去。是你們讓我進步。

理論對了,訓練法才會跟著對。理論,是訓練的根源。但講理論很無趣、很硬,所以很難講得好,對辦課單位來說也很難辦得起來。因為理論是看不到摸不到的東西,不像教動作和教器材的使用,這些都是看得到或摸得到,比較實在,比較好開課,也比較容易有收入。

我好奇的是:「為什麼要開?」以及「為什麼山姆開得起來?」

山姆的其中一封回信說「在這個領域中,非常少人會談到這種通用的邏輯問題,但我覺得這對學習上會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即使被別人認為這是『硬的主題』還是想開。我想,如果硬的主題都能夠深入了解的話,『軟的主題』就不是多大問題了。」另一封信回說:「不太硬,辦起來還真得有點無趣」。

但要找到願意付費來聽這種理論性的講座,真的非常不簡單,若只是為了有趣與理想才辦,也不可能辦得起來。有興趣與有理想的人也很多,那山姆為什麼辦得到呢?

跟山姆談過好幾次,原因有很多層面,但我認為全都可以歸結到「分享」兩個字。

在《被討厭的勇氣》中有一小段話跟「分享」的理論有異曲同功之妙:「凡給予的,就得著。因為給予,才會得到。」這背後的思維跟老子的辯證哲學很像,老子曰:「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阿德勒說「貢獻感」與「社會意識」。

這樣的理論該如何落實在從事知識經濟的教練、老師、辦課單位上面呢?歡迎前來聽我和山姆的分享,我將從教練與老師的角度,山姆將從辦課單位的角度,分享〈公開分享的力量〉

山姆開的這種理論與座談課程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只開一次。所以我尤其建議辦課單位與負責人來聽山姆的經驗,我每次聽他談都想把身邊有在辦課程的朋友抓來一起聽。還有5個名額,盡請把握機會。

==
希望有愈來愈多的辦課單位願意辦這種「硬」的理論課程,而且也辦得像山姆一樣成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