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山姆對談,分別從辦課單位與自由教練的角色分享「分享的重要性」。回程的路上,下著微雨,心情異常激動……我很享受這種激動的感覺。最後Q&A時志匡問到我的推薦書單時,我不經意想到自己很喜歡的一本書《小即是美》,這本書於一九七三年問世,作者修馬克(E. F. Schumacher)於四十多年前提出的經濟哲學思想,竟然至今仍然適用,而且更適合在面對大陸與全球化經濟壓力下的臺灣。
修馬克否定傳統的經濟思維(40多年前的傳統跟現在幾乎一樣)。時下的經濟思維是:人是為了賺取財富而工作。如果大家都是這樣想的話,老闆會認為員工是成本,如果不能完全予以刪除(譬如電腦或機械自動化)也要以降低勞動成本為目標,比如說少聘一點人或少發一點薪水;從勞工的角度來看,因為工作所以犧牲休閒與舒適,因此工資是對該犧牲的一種補償。於是,對老闆來說最理想的狀況是有產出但完全不用聘人;對勞工來說最理想的狀況是有收入就不用就業。這是「人是為了賺取財富而工作」這種經濟思維之下必然衍生的目標。
我們大部分人的一生都深受這種思維的影響:整個經濟體的目標都是為了「盡量減少工作負擔」。除了自動化外,最有效的方法是所謂的「勞動分工」,但這進一步把人變成各種生產線上的「工具」,或甚至更糟的比喻是「零件」。還是說更貼切呢?
修馬克認為「人是為了賺取財富而工作」這種思維是錯誤的,要被更新成「人是為了獲取自我的價值而工作」,以阿德勒的用語來說「人是為了獲取幸福感而工作」,想要幸福就必須工作,不可逃避。如果人失去工作的機會,就會陷入絕望的境地,不只是因為他少了份收入,而在於他缺乏工作的滋養與活化,這是沒有其他東西可予以取代的。這種觀點跟阿徳勒的哲學互相映證。
修馬克進一步提出,該如何在世界「愈大愈好」的既存經濟體制下做出改變。他提出的方法是:教育。他在書中說「教育是最偉大的資源」。分享書中修馬克的一段話:
「我認為教育的本質乃是在傳導價值,但是除非價值體系已形成我們自己本身的價值體系,構成我們心靈的一部分,否則就無法在生命歷程中協助我們指引迷津。這就是說它們並不只是一堆公式或教條,而是伴著我們一起思考,一起感受,並經由它們來觀察、詮釋、體驗這個世界的那一套工具。(摘自E. F. Schumacher著,李華夏譯:《小即是美》,台北:立緒文化,民89年出版,頁85)
教育的目的在傳導價值,知識與經驗只是工具。人才是主體,人才是價值的所在,不是知識,更不是可消費的物品。物品與知識只是幫助我們觀察、詮釋與體驗這個世界的工具。修馬克的觀點是:工作只是為了提高才能,並且滋養與活化人類的價值,使個性正常發展。換言之,工作是為了展現個人的價值。從這個觀點來看,老闆成立公司是為了讓更多人有展現個人價值的場域,公司裡的團隊,透過互助合作一起體現更大的價值與幸福感。
==
我跟山姆,昨天在做的其實不是在教什麼專業的高深的理論知識,而是在傳導價值,傳導「分享的價值」。
昨天來到分享會的主要是自由教練和課程的承辦人,都是體育教育工作者。我也是其中之一。我非常認同修馬克的論點:「教育的目的在傳導價值,知識與經驗只是工具。」而我們所從事的教育工作則是在「傳導價值」的過程中「體現自己的價值與幸福感」。
因為寶蓮提到當規模擴大後,如何保有初衷,不被經濟壓力拉走?若是修馬克在現場的話,我想他會回答:「小即是美,改變思維,在能維生的情況下『為體現價值』而工作,若能這樣做的話,你與公司的『價值』都會愈來愈高。」而我想補一句:「課程與教練的『價格』也自然而然會愈來愈高」。
==
下面是我回覆志匡的書單,都是我很喜歡而且反覆閱讀的書,也分享給各位參考(下面的順序是依個人的喜愛程度與重讀次數的排名):
【小說類】
1、《強風吹拂》(日本)
2、《轉瞬為風》(日本)
3、《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美國)
4、《雨中的3分58秒》(美國)
5、《犧牲》(日本)
6、《伊甸》(日本)
【散文(包含運動哲學)類】
1、《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日本)
2、《身為職業小説家》
3、《愈跑,心愈強大》(美國)
4、《跑步之心》(西藏)
5、《寫在深夜加油站之後》(美國)
【傳記類】
1、《天生就會跑》(美國)
2、《永不屈服》(美國)
3、《跑得過一切》(美國)
【訓練類】
1、《跑步該怎麼跑》(Pose Method of Running)
2、Pose Method of Triathlon Techniques
3、《丹尼爾博士得跑步方程式》(Jack Daniels’ Running Formula)
4、Periodization for Sports
5、Training with Power Meter
6、Swim Speed Secrets
【其他類】
1、《老子》
2、《小即是美》
3、《被討厭的勇氣》
4、《盲眼鐘錶匠》
5、《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
6、《大崩壞》
7、《自私的基因》
8、《大秦帝國》
回程的路上,修馬克的話語在我腦中竄動,一回家後馬上打開讀書筆記,重讀過去撰打下來書中喜歡的字句。
修馬克否定傳統的經濟思維(40多年前的傳統跟現在幾乎一樣)。時下的經濟思維是:人是為了賺取財富而工作。如果大家都是這樣想的話,老闆會認為員工是成本,如果不能完全予以刪除(譬如電腦或機械自動化)也要以降低勞動成本為目標,比如說少聘一點人或少發一點薪水;從勞工的角度來看,因為工作所以犧牲休閒與舒適,因此工資是對該犧牲的一種補償。於是,對老闆來說最理想的狀況是有產出但完全不用聘人;對勞工來說最理想的狀況是有收入就不用就業。這是「人是為了賺取財富而工作」這種經濟思維之下必然衍生的目標。
我們大部分人的一生都深受這種思維的影響:整個經濟體的目標都是為了「盡量減少工作負擔」。除了自動化外,最有效的方法是所謂的「勞動分工」,但這進一步把人變成各種生產線上的「工具」,或甚至更糟的比喻是「零件」。還是說更貼切呢?
修馬克認為「人是為了賺取財富而工作」這種思維是錯誤的,要被更新成「人是為了獲取自我的價值而工作」,以阿德勒的用語來說「人是為了獲取幸福感而工作」,想要幸福就必須工作,不可逃避。如果人失去工作的機會,就會陷入絕望的境地,不只是因為他少了份收入,而在於他缺乏工作的滋養與活化,這是沒有其他東西可予以取代的。這種觀點跟阿徳勒的哲學互相映證。
修馬克進一步提出,該如何在世界「愈大愈好」的既存經濟體制下做出改變。他提出的方法是:教育。他在書中說「教育是最偉大的資源」。分享書中修馬克的一段話:
「我認為教育的本質乃是在傳導價值,但是除非價值體系已形成我們自己本身的價值體系,構成我們心靈的一部分,否則就無法在生命歷程中協助我們指引迷津。這就是說它們並不只是一堆公式或教條,而是伴著我們一起思考,一起感受,並經由它們來觀察、詮釋、體驗這個世界的那一套工具。(摘自E. F. Schumacher著,李華夏譯:《小即是美》,台北:立緒文化,民89年出版,頁85)
教育的目的在傳導價值,知識與經驗只是工具。人才是主體,人才是價值的所在,不是知識,更不是可消費的物品。物品與知識只是幫助我們觀察、詮釋與體驗這個世界的工具。修馬克的觀點是:工作只是為了提高才能,並且滋養與活化人類的價值,使個性正常發展。換言之,工作是為了展現個人的價值。從這個觀點來看,老闆成立公司是為了讓更多人有展現個人價值的場域,公司裡的團隊,透過互助合作一起體現更大的價值與幸福感。
==
我跟山姆,昨天在做的其實不是在教什麼專業的高深的理論知識,而是在傳導價值,傳導「分享的價值」。
昨天來到分享會的主要是自由教練和課程的承辦人,都是體育教育工作者。我也是其中之一。我非常認同修馬克的論點:「教育的目的在傳導價值,知識與經驗只是工具。」而我們所從事的教育工作則是在「傳導價值」的過程中「體現自己的價值與幸福感」。
因為寶蓮提到當規模擴大後,如何保有初衷,不被經濟壓力拉走?若是修馬克在現場的話,我想他會回答:「小即是美,改變思維,在能維生的情況下『為體現價值』而工作,若能這樣做的話,你與公司的『價值』都會愈來愈高。」而我想補一句:「課程與教練的『價格』也自然而然會愈來愈高」。
==
下面是我回覆志匡的書單,都是我很喜歡而且反覆閱讀的書,也分享給各位參考(下面的順序是依個人的喜愛程度與重讀次數的排名):
【小說類】
1、《強風吹拂》(日本)
2、《轉瞬為風》(日本)
3、《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美國)
4、《雨中的3分58秒》(美國)
5、《犧牲》(日本)
6、《伊甸》(日本)
【散文(包含運動哲學)類】
1、《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日本)
2、《身為職業小説家》
3、《愈跑,心愈強大》(美國)
4、《跑步之心》(西藏)
5、《寫在深夜加油站之後》(美國)
【傳記類】
1、《天生就會跑》(美國)
2、《永不屈服》(美國)
3、《跑得過一切》(美國)
【訓練類】
1、《跑步該怎麼跑》(Pose Method of Running)
2、Pose Method of Triathlon Techniques
3、《丹尼爾博士得跑步方程式》(Jack Daniels’ Running Formula)
4、Periodization for Sports
5、Training with Power Meter
6、Swim Speed Secrets
【其他類】
1、《老子》
2、《小即是美》
3、《被討厭的勇氣》
4、《盲眼鐘錶匠》
5、《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
6、《大崩壞》
7、《自私的基因》
8、《大秦帝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