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9日 星期四

跑步的定義

這次在大陸的巡迴演講,跟了「姿勢跑法」的創始人--尼可拉斯.羅曼諾夫博士來到了第七天,總共進行了七場演講與分享會,他每次都先從一個問題開場:如何跑?我們是天生就會跑嗎?如果是的話有人能告訴我如何跑嗎?

每次現場的聽眾也都答不出來。博士說,他在年輕的時候(四十年前)也是碰到同樣的問題,無法解答,他問了許多奧運跑步教練和選手,得到的答案不外乎下列三個:
  • 跑步是從A點水平移動到B點。
  • 跑步是兩腳交替跨步的移動方式。
  • 跑步比走路快。

這三個問題有回答到「如何跑?」的問題嗎?

沒有。所以博士說當時翻查各種文獻都找不到方法來教跑步,所以他決定自己找答案。在做文獻檢討的過程中他發現過去跑姿的研究都著重在各式各樣的跑姿,但他說:「我的研究進路是,我想找到跑步這種運動所共有的元素。」

他接著放映各種距離的菁英跑者,有百米衝刺的奧運冠軍、四百米的世界紀錄保持人、千五到十公里的傳奇人物、馬拉松的奧運冠軍,一直從1920年代研究到80年代,他發現了跑步的三個核心元素(見附圖):「關鍵跑姿」→「落下」→「拉起」

任何跑者,不管是菁英跑者、一般素人跑者、剛入門或進階跑者,也不論是哪一國人、哪一種人種,或任何時代的人,只要跑步都一定會經過這三個核心元素。差別在於,菁英跑者可以很精準地讓身體通過這三種姿勢,反之,大部分跑者都會多了很多不必要的動作,所有在這三個元素之外的動作都是「偏差」,

演講中,博士會不斷提到他所熱愛的老子、孔子與莊子哲學,跑步技術也是這樣,像老子說的「損之又損」,完美的跑步技術,是一種追求簡潔的過程。簡潔到只剩下這三個元素。愈厲害的跑者,多餘的動作愈少。

這次來收獲最大的是學到怎麼把這個道理運用在「拍攝、分析與調整跑姿」上,以前看別人的跑步動作影片只能看到幾個重點,現在已經知道該怎麼拍、以及更有系統地分析跑步動作,與如何進行調整。希望能先把這套動作分析技術用在菁英鐵人林志峰和四位學員的身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