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3日 星期一

去大陸當兩個星期的學徒

昨晚與尼可拉斯博士的兒子視訊,確定要去大陸當羅曼諾夫博士的隨行口譯,也討論了教材和新影片的中文化(目前Pose TV上已經有許多資料可以觀看:https://www.youtube.com/user/posetv)。這次要去大陸兩週,這兩個星期可以貼身跟著他學習,一想到就覺得興奮。先到北京、再去上海,接著去廈門、深圳,最後一站是廣州。


尼可拉斯博士是姿勢法(Pose Method)的創辦人,在耐力運動的教學上,他的專業屬於「技術」(另外兩大塊是體能和肌力),不只跑步,他的研究還包括游泳、自行車踩踏、滑船和溜冰。以跑步來說,他的研究都是從「物理學」的觀點思考與分析之後才歸納出來的。理論中的細節很多,但其中最有趣的一項結論是:「跑步的速度決定於往前落的角度」,而非更強壯的肌肉與體能。
上圖摘自:"The Revolution Running" lesson 3, p95


2012年羅曼諾夫博士和他的兒子來台五天期間,我有幸跟著他到處去演講,每天都有機會向他討教問題。收獲極大,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前傾角度的討論。他跟我說,經過他長期的統計資料,人類前傾角度的極限在22.5度。例如尤塞恩.博爾特(U. Bolt)在破百米世界紀錄的最後60-100公尺,身體的傾角為21.4度。在其他空檔時間循問羅曼諾夫博士關於前傾角度的問題,我問他是否每個速度都可以對應一個相對的前傾角度。他說是的。我問他:以我現在最快的十公里時間是33分50秒,傾斜角度約多少?他說是11~12度左右。我再問他如果我跑到30分,傾斜角度需要達到多少,他回答14度。而目前十公里的世界紀錄是由衣索比亞的凱內尼薩.貝克勒,於2005年8月26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所創下,時間是26分17秒53。這個速度的前傾角度是17.3度。維持高角度的「困難點」是指腳部落地時的衝擊會變大,腳掌會變得比較難彈起來。因為前傾角度增加,會有快跌倒的感覺,所以步頻會自然加快到一定的程度才有辦法維持相對較大的角度,腳掌也會同時自然拉高到以避免跌倒的情況發生。為了不讓步頻快到無法維持、無法負荷的程度所以跑得快的跑者腳跟都特別靠近臀部。腳掌要拉高,同時步頻又被迫增加,這樣的衝突就是困難所在,雖然這不只是技術的難題,也需要很好的肌肉延性與活動度。但當年他一直跟我說「前傾的技巧就像在鋼索上騎快車一樣,技巧與克服恐懼是關鍵,要不斷去嘗試才能突破。」


體能與肌力是為了維持更高技術時的工具。就像蘭斯.阿姆斯壯(Lance Amstram)具有非常高的最大攝氧量(VO2max)與強壯的肌力,但當他剛轉而參加馬拉松時也只能跑出兩小時五十幾分的成績,這與他傲冠於全球的自行車速度相比天差地遠,主要原因就是他的自行車的騎乘技術遠遠優於跑步技術。 他也舉他的其中一位選手為例,十二年來這位選手的VO2max都沒變(都是72 ml/kg/min),但這十二年中他的跑步實力從一般選手已晉升到奧運水準,羅曼諾夫博士認為是主要就是因為技術提升了,他學會如何讓身體在維持更高的角度下不斷轉換「關鍵跑姿」。


我記得他們父子倆來台期間一再不斷強調:「姿勢法」並不是他們「發明」的,只是經過歸納後所「發現」的,它是自然界生物移動的物理原則,不限於人種、時間、身材大小、男女之別或是距離長短,「姿勢法」所談的是移動的自然原理。博士在每一場演講和與我的談話間不斷強調:「Pose Method不是我創的新論點」,而是自從有人類在世上開始移動以來就存在的,「我只是把它整理出來向你分享」。


“This is not about what I think, or what you think, or what other coaches think. Its about what nature think. And I just think what nature think.“ He always said


他豐富的理論知識與教學經驗以及他的謙遜都讓我佩服。我佩服的還有他的分享的行動力,全世界應該很難找到像他這樣的教練了,他每年在循迴在世界各地三四個月以上,演講、面見各地的鐵人和跑步選手,與他們討論與進行教學。


原本都在北美、歐洲、俄羅斯奔走的父子倆……今年,行程來到了亞洲。

下星期將在大陸跟他碰面,因為太久沒說英文,要當口譯實在倍感壓力,但還是很興奮能見面。至少昨天視訊時感覺英文還行,讓我放心不少。視訊中他提到今年九月、十月有計畫要再來台灣一次,希望能成行,讓台灣的跑友也能當面聽到他的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