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跑步專項力量課的第二天,課表最後試練完一堂力量課表後(大約30分鐘),讓學生在人行道跑一小段,目是想讓大家感覺得到「輕快」的跑感。
在力量課之前,早上六點在台北花博園區帶兩位學生練跑,課表是1區心率跑1小時,我把它拆解成20分鐘1區心率三趟,開跑前先熱身20分鐘,每一趟跑完會再做特定的技術10分鐘,確定要掌握到該技術要領後再跑。
同樣是1區心率,他們的第二趟都比第一趟「快」。其中一位學生問:「為什麼同樣的心率區間下,今天的平均配速都比平常快得多?」其實我也不知道身體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是很難回答的問題,可能是技術動作選對了,可能是環境很好,也可能是昨天有睡飽。但至少我的目標達到了,就是透過各種引導,讓他們愈來愈能感覺到「輕快」。
1區心率當然很「輕」鬆;配速提升代表速度變「快」。1區心率愈跑愈快,是今天我想達到的目標。
用1區心率的間歇來引導學員感覺到「輕快」的跑步節奏,是我最近常用的一個新方法,不只用在學員身上,也常用在自己身上,這讓跑步變成一種更「快」樂的事。
現在對我自己訓練或在帶別人訓練時,「快樂」是很重要的目標,而快樂的感受又跟「輕快」的感覺有關。中文很妙,所謂的「快樂」,有一個「快」字,對耐力運動愛好者而言:「快樂」是否可以詮釋為「在一種輕鬆狀態下所體驗到的速度感」。
這樣理解快樂,彷彿在訓練之道上又多了一道光。
對一個跑者而言,既輕鬆又有速度想必「樂」了。有速度才叫「快」,有快才有樂。但如果速度很快,感覺得痛苦,也會樂不起來。所以既要有速度,又要覺得輕鬆,只要輕鬆與速度同時發生,跑者想必是快樂的,或這位跑者的教練也會覺得快樂。
所以之前清大游隊的李教練在課表練完後常說的「輕鬆愉快」變成我訓練的目標(週期化的訓練目標是「適應輕鬆」),而練心、練體能、練力量、練技術和科學化訓練,都只是手段而已。
在力量課之前,早上六點在台北花博園區帶兩位學生練跑,課表是1區心率跑1小時,我把它拆解成20分鐘1區心率三趟,開跑前先熱身20分鐘,每一趟跑完會再做特定的技術10分鐘,確定要掌握到該技術要領後再跑。
同樣是1區心率,他們的第二趟都比第一趟「快」。其中一位學生問:「為什麼同樣的心率區間下,今天的平均配速都比平常快得多?」其實我也不知道身體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是很難回答的問題,可能是技術動作選對了,可能是環境很好,也可能是昨天有睡飽。但至少我的目標達到了,就是透過各種引導,讓他們愈來愈能感覺到「輕快」。
1區心率當然很「輕」鬆;配速提升代表速度變「快」。1區心率愈跑愈快,是今天我想達到的目標。
用1區心率的間歇來引導學員感覺到「輕快」的跑步節奏,是我最近常用的一個新方法,不只用在學員身上,也常用在自己身上,這讓跑步變成一種更「快」樂的事。
現在對我自己訓練或在帶別人訓練時,「快樂」是很重要的目標,而快樂的感受又跟「輕快」的感覺有關。中文很妙,所謂的「快樂」,有一個「快」字,對耐力運動愛好者而言:「快樂」是否可以詮釋為「在一種輕鬆狀態下所體驗到的速度感」。
這樣理解快樂,彷彿在訓練之道上又多了一道光。
對一個跑者而言,既輕鬆又有速度想必「樂」了。有速度才叫「快」,有快才有樂。但如果速度很快,感覺得痛苦,也會樂不起來。所以既要有速度,又要覺得輕鬆,只要輕鬆與速度同時發生,跑者想必是快樂的,或這位跑者的教練也會覺得快樂。
所以之前清大游隊的李教練在課表練完後常說的「輕鬆愉快」變成我訓練的目標(週期化的訓練目標是「適應輕鬆」),而練心、練體能、練力量、練技術和科學化訓練,都只是手段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