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跟一位鋼琴老師見面(嚴文君老師),這是三個月來的第四次談話。她也在寫作,我們互相聊了一下寫作和出版的經驗。前三次我們談的是「技巧」。嚴老師所師承的「手指建立」教學體系,是一種鋼琴演奏的技巧訓練法,而這種訓練法竟然跟Pose Method不謀而合,包括關鍵姿勢、支撐力、彈力、轉換支撐與運用重力的概念全都幾乎一樣。我們都非 常驚訝。
我們有機會見面是因為嚴老師在書局中看到《Pose Method 游、騎、跑三項運動技術》這本書。她說邊讀邊驚呼,這不就是手指建立教的理論嗎!竟跟游、騎、跑的技巧訓練理論相符。
我懂那種驚訝,就跟我第一次讀到博士的書所產生那種相見恨晚、豁然開朗、忽然見識到另一番天地的心理感受一樣。
我們有機會見面是因為嚴老師在書局中看到《Pose Method 游、騎、跑三項運動技術》這本書。她說邊讀邊驚呼,這不就是手指建立教的理論嗎!竟跟游、騎、跑的技巧訓練理論相符。
我懂那種驚訝,就跟我第一次讀到博士的書所產生那種相見恨晚、豁然開朗、忽然見識到另一番天地的心理感受一樣。
我一直知道Pose Method的概念可以運用到所有的運動領域,也知道所有的移動都可以用這套理論來解釋、進行研究與建講訓練法,只是沒想到台灣竟然有人已經立基在同樣的支撐理論上,用了二十年的時間把鋼琴演奏技巧的訓練法建立起來,而且這個訓練法就是為了避免受傷、提升手指移動的速度與效率而生的。這套鋼琴技巧的訓練法名為「手指建立」是由台灣人Dawson L.所創,由嚴文君老師傳承與優化。第一次深入認識後就覺得他們很了不起。
第一次與兩位老師談話時,令我很驚訝的是,他們說演奏家或音樂科系學生很常受傷,在完成一場高強度的演出或長期訓練之後,手腕、小臂、肩頸或甚至背部都會產生疼痛,因此影響到練琴的節奏與場上的表現。
這套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疼痛,而且可以讓手指的動作變流暢。我高中時學過幾個月的鋼琴,當時純粹因為興趣/喜歡聽鋼琴的聲音,下課後就去找老師學。雖然不久後就沒學了,但上了大學有空還是會去開放的琴房練習。兩位老師說「有興趣的話可以來上課?」
經過這麼久沒碰鋼琴後,想說為了更了解「手指建立」這套方法跟Pose Method之間的關係,就去上嚴老師的鋼琴技巧課,總共上了兩堂,之後更加覺得創始人Dawson L.和傳承者嚴老師都很了不起!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讓我更加佩服羅曼諾夫博士,也更加相信台灣文化的實力。
簡單紀錄談話中與課堂上嚴老師說的話:
Ⓞ「不管來找我學習的學生能演奏多厲害的曲子,來我的第一堂課都要從「單音」練起。目的是先讓手指能『支撐』住整隻手臂的『重量』。」
這跟Pose Method裡「支撐」與「體重」的既念一致,沒有支撐、沒有移動,而移動要快,必須有穩固的支撐,而支撐穩固則必須要有相應的體重壓上支撐點才行,跑步時腳部虛浮會沒效率沒速度,而且代表支撐點不在腳掌,而會在腳踝、脛骨、膝蓋或部上。就我現在對「手指建立」的理解,手指浮起來代表支撐點從手指轉移到其他部位,也代表手臂與肩膀不懂放鬆,過度緊繃把手指抬起來,彈琴時就勢必要主動刻意用手指去按壓琴鍵,會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手指沒力(支撐力),如果沒練習手指的支撐力,上述的情況則無法避免。
Ⓞ「因為我們在前幾堂課一直在教單音,很多學生沒耐性,學兩堂就不學了,因為他們不知道在幹麻,怎麼又回來練初學者的練習動作,覺得沒意義、太過枯燥,很多人都練不久。」
Ⓞ「單音支撐時,只需要第一指節和掌關節頂好但不鎖死,連指頭內側都應該是放鬆不出力的,從掌關節以上所有部位呈現放鬆,直到能夠輕鬆擺動的狀態。掌關節之後一直到肩膀全都是『鬆』的。很多人說放鬆沒法彈琴,是因為手指沒有支綱力,連手指都鬆掉了。但大部分人是不得已的,因為手指沒力,許多很有經驗的演奏者第一次來我這練單音支撐時都在抖,所以要先練手指的支撐力練起,有支撐力之後,手臂、肩頸才鬆得掉(不再緊繃疼痛)。」
Ⓞ「第一指節到指尖是樹根,掌關節到第一指節是樹幹,從掌關節以上的部位則猶如樹葉。以身體來對照,第一指節扮演著腳踝、掌關節扮演膝蓋(或髖關節)掌關節以上則是上半身。腳部能夠穩定支撐,上半身才有可能放鬆,而支撐力夠,身體才不會為了補足支撐的不足而亂用力,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單腳站或是踮腳尖,如果沒有經過一定的訓練,全身都很容易不自覺亂用力。」
Ⓞ「在『支撐』這一塊會非常容易練錯,因為會亂用力,而且亂用力了而不自知,那就會練不起來。所以前幾堂課在練單音的支撐力時,不能再練琴,不然用力模式又會再回去。」
Ⓞ「鬆掉才動得快,緊了就會變慢。緊繃時想加快時,就要主動更用力,所以才會受傷。」
嚴老師最經典的一句話是:
Ⓞ「單指的支撐力不夠,其他四指就會無法放鬆。」
事後嚴老師給我回饋道:「瑜珈修行者、芭蕾舞者、習武者,一定要練習單腳支撐,不然根本無法隨心所欲移動。更不要說放鬆。 所以一流芭蕾舞星都看起來超輕鬆,身體很像羽毛一樣輕飄飄,而一般業餘的學舞學生很多時候會看起來笨重。」
第一次與兩位老師談話時,令我很驚訝的是,他們說演奏家或音樂科系學生很常受傷,在完成一場高強度的演出或長期訓練之後,手腕、小臂、肩頸或甚至背部都會產生疼痛,因此影響到練琴的節奏與場上的表現。
這套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疼痛,而且可以讓手指的動作變流暢。我高中時學過幾個月的鋼琴,當時純粹因為興趣/喜歡聽鋼琴的聲音,下課後就去找老師學。雖然不久後就沒學了,但上了大學有空還是會去開放的琴房練習。兩位老師說「有興趣的話可以來上課?」
經過這麼久沒碰鋼琴後,想說為了更了解「手指建立」這套方法跟Pose Method之間的關係,就去上嚴老師的鋼琴技巧課,總共上了兩堂,之後更加覺得創始人Dawson L.和傳承者嚴老師都很了不起!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讓我更加佩服羅曼諾夫博士,也更加相信台灣文化的實力。
簡單紀錄談話中與課堂上嚴老師說的話:
Ⓞ「不管來找我學習的學生能演奏多厲害的曲子,來我的第一堂課都要從「單音」練起。目的是先讓手指能『支撐』住整隻手臂的『重量』。」
這跟Pose Method裡「支撐」與「體重」的既念一致,沒有支撐、沒有移動,而移動要快,必須有穩固的支撐,而支撐穩固則必須要有相應的體重壓上支撐點才行,跑步時腳部虛浮會沒效率沒速度,而且代表支撐點不在腳掌,而會在腳踝、脛骨、膝蓋或部上。就我現在對「手指建立」的理解,手指浮起來代表支撐點從手指轉移到其他部位,也代表手臂與肩膀不懂放鬆,過度緊繃把手指抬起來,彈琴時就勢必要主動刻意用手指去按壓琴鍵,會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手指沒力(支撐力),如果沒練習手指的支撐力,上述的情況則無法避免。
Ⓞ「因為我們在前幾堂課一直在教單音,很多學生沒耐性,學兩堂就不學了,因為他們不知道在幹麻,怎麼又回來練初學者的練習動作,覺得沒意義、太過枯燥,很多人都練不久。」
Ⓞ「單音支撐時,只需要第一指節和掌關節頂好但不鎖死,連指頭內側都應該是放鬆不出力的,從掌關節以上所有部位呈現放鬆,直到能夠輕鬆擺動的狀態。掌關節之後一直到肩膀全都是『鬆』的。很多人說放鬆沒法彈琴,是因為手指沒有支綱力,連手指都鬆掉了。但大部分人是不得已的,因為手指沒力,許多很有經驗的演奏者第一次來我這練單音支撐時都在抖,所以要先練手指的支撐力練起,有支撐力之後,手臂、肩頸才鬆得掉(不再緊繃疼痛)。」
Ⓞ「第一指節到指尖是樹根,掌關節到第一指節是樹幹,從掌關節以上的部位則猶如樹葉。以身體來對照,第一指節扮演著腳踝、掌關節扮演膝蓋(或髖關節)掌關節以上則是上半身。腳部能夠穩定支撐,上半身才有可能放鬆,而支撐力夠,身體才不會為了補足支撐的不足而亂用力,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單腳站或是踮腳尖,如果沒有經過一定的訓練,全身都很容易不自覺亂用力。」
Ⓞ「在『支撐』這一塊會非常容易練錯,因為會亂用力,而且亂用力了而不自知,那就會練不起來。所以前幾堂課在練單音的支撐力時,不能再練琴,不然用力模式又會再回去。」
Ⓞ「鬆掉才動得快,緊了就會變慢。緊繃時想加快時,就要主動更用力,所以才會受傷。」
嚴老師最經典的一句話是:
Ⓞ「單指的支撐力不夠,其他四指就會無法放鬆。」
事後嚴老師給我回饋道:「瑜珈修行者、芭蕾舞者、習武者,一定要練習單腳支撐,不然根本無法隨心所欲移動。更不要說放鬆。 所以一流芭蕾舞星都看起來超輕鬆,身體很像羽毛一樣輕飄飄,而一般業餘的學舞學生很多時候會看起來笨重。」
我想到這也可以解釋為何那些輕盈、放鬆的舞者/武者,都會從類似嚴老師教的「單音支撐」練起,這很類似舞者的各種單腳站姿,武者的各種樁法。
關於這兩堂課中提到的訓練法,印象最深刻的是嚴老師說:「練單音支撐時,覺得緊了就要休息,不能一直練。」
關於這兩堂課中提到的訓練法,印象最深刻的是嚴老師說:「練單音支撐時,覺得緊了就要休息,不能一直練。」
我立即聯想到的是耐力運動的「間歇訓練」,我們普遍認為間歇是在練體能、練速度、練無氧能力、乳酸代謝能力。但從另一個觀點來看,「間歇」(中間休息)是否也象嚴老師講的是在讓緊繃的肌肉放鬆下來,然後再一次,讓肌肉逐漸記得放鬆的感覺。所以只要一覺得緊了,就應該停下來,而不能在覺得緊繃時還繼續練,那會讓肌肉只記得緊繃時的動作模式……這種概念跟太極拳裡的許多心法不謀而合。
大部分人練間歇,甚至是在覺得痛苦了還繼續咬牙堅持練下去,認為這樣才有練到,才有效果,但從技術的觀點來看,要在「鬆」的狀態下知覺才會被開發出來,而間歇是很重要的訓練法,透過休息分擔訓練壓力,累積效果,讓身體學會在放鬆的狀態下支撐自己上半部的體重。
Ⓞ「練單音是在練『支撐力』,單指有支撐力,其他四指才能夠放鬆,不亂用力。夠放鬆,手指動作才會流暢,甚至在琴鍵上自已跑起來。」
Ⓞ「手指跑起來之後,會在一個振幅律動中出現,只要跟著這個韻律,手指不需要努力跑,手臂大動作帶入就完成了。但要達到這個境界,『放鬆、支撐與運動模式』三者缺一不可。當這個振幅律動流暢以後,身體會進入一個『狀態』,很類似米哈里所提出的心流狀態。」
Ⓞ「許多學生跟著練到最後,都會體驗到『手指自己跑起來』演奏的流動感」。嚴老師事後分享影片給我看,他/她們的手指頭真的就像《海上鋼琴師》的主角的手指一樣在琴鍵上飛舞,就像關掉聲音,手指的動作也像是另一種藝術表演。
最近在重讀「心流」理論的創建者米哈里的書,其中有一段話在描寫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用音樂來幫助自己清理頭腦,並重新感受理性以外的體驗」:
彈奏鋼琴對我來說是一種擺脫阻塞的方法。如果我被阻塞在生活中或被阻塞在自己所寫的東西中,只要有可能,我便會坐下來彈奏鋼琴。它的作用是打破來自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障礙。意識想占領主導,拒絕讓潛意識發揮作用,產生直覺。如果我能彈奏鋼琴,那麼它便會打破意識的阻礙,我的直覺將能夠自由地提供想法。因此這不只是一種愛好,還是一種樂趣。(《創造力:心流與創新心理學》,米哈里.契克生米哈賴著;黃珏蘋譯,杭州:浙江人民版社,2015年1月出版,頁243)
--
下面是「手指建立」的臉書專頁,對鋼琴或演奏技巧有興趣的人絕對應該好好認識與了解: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Pianist/
這套方法非常簡單,也非常不簡單,再次印證「大道至簡」這句話。
大部分人練間歇,甚至是在覺得痛苦了還繼續咬牙堅持練下去,認為這樣才有練到,才有效果,但從技術的觀點來看,要在「鬆」的狀態下知覺才會被開發出來,而間歇是很重要的訓練法,透過休息分擔訓練壓力,累積效果,讓身體學會在放鬆的狀態下支撐自己上半部的體重。
Ⓞ「練單音是在練『支撐力』,單指有支撐力,其他四指才能夠放鬆,不亂用力。夠放鬆,手指動作才會流暢,甚至在琴鍵上自已跑起來。」
Ⓞ「手指跑起來之後,會在一個振幅律動中出現,只要跟著這個韻律,手指不需要努力跑,手臂大動作帶入就完成了。但要達到這個境界,『放鬆、支撐與運動模式』三者缺一不可。當這個振幅律動流暢以後,身體會進入一個『狀態』,很類似米哈里所提出的心流狀態。」
Ⓞ「許多學生跟著練到最後,都會體驗到『手指自己跑起來』演奏的流動感」。嚴老師事後分享影片給我看,他/她們的手指頭真的就像《海上鋼琴師》的主角的手指一樣在琴鍵上飛舞,就像關掉聲音,手指的動作也像是另一種藝術表演。
最近在重讀「心流」理論的創建者米哈里的書,其中有一段話在描寫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用音樂來幫助自己清理頭腦,並重新感受理性以外的體驗」:
彈奏鋼琴對我來說是一種擺脫阻塞的方法。如果我被阻塞在生活中或被阻塞在自己所寫的東西中,只要有可能,我便會坐下來彈奏鋼琴。它的作用是打破來自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障礙。意識想占領主導,拒絕讓潛意識發揮作用,產生直覺。如果我能彈奏鋼琴,那麼它便會打破意識的阻礙,我的直覺將能夠自由地提供想法。因此這不只是一種愛好,還是一種樂趣。(《創造力:心流與創新心理學》,米哈里.契克生米哈賴著;黃珏蘋譯,杭州:浙江人民版社,2015年1月出版,頁243)
--
下面是「手指建立」的臉書專頁,對鋼琴或演奏技巧有興趣的人絕對應該好好認識與了解: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Pianist/
這套方法非常簡單,也非常不簡單,再次印證「大道至簡」這句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