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新版的《跑步,該怎麼跑》



六年多前完成了《跑步,該怎麼跑》的第一版譯稿。當時才剛退伍,第一次翻譯雖盡了全力,但不免有些生疏,這些年來不斷跟作者學習,再加上在訓練與教學上的實踐,體會不同,對於書中的詞彙、文句與訓練動作的掌握也不同。這一次的改版,在跟作者密切溝通下展開。為了更精準傳達Pose Method的意涵,經過了長久的醞釀,全書重新修訂,終於可以在今年結束前出版,大幅調整與增加的部分整理如下:
1) 舊版「關鍵姿勢」(Key Pose)改成「關鍵跑姿」(Running Pose)。因為每項運動都有一到三個關鍵姿勢,以目前跟作者學過的其他運動為例,自行車有一個、游泳有兩個、跨欄有兩個,但跑步只有一個,因此簡稱為「關鍵跑姿」較佳。新版的第7部特別增加了第42章的內容,使跑者更加深入認識〈關鍵跑姿與體重的本質、意義與價值〉。

2) 舊版中多次提到運用「後大腿肌」去拉起腳掌,雖然上拉的主要作用肌群為大腿後側肌群是事實沒錯,但這會使跑者誤以為上拉時要主動命令收縮後大腿肌群。姿勢跑法的教學理念中特別強調:不想著哪裡發力,只專注於「姿勢」與「動作」,以上拉這個動作來說,運動員要專注的重點是:腳跟收在臀部下方的「姿勢」。過去有些跑者上拉過度而造成後大腿緊繃,所以在新版中特意請作者增加了一段解釋:「拉起的動作大都是由腿後肌群所完成。沒錯,從解剖學和生理學的角度來看這個動作,主要的收縮肌群在後大腿,但運動員下令的對象不是腿後肌群,而是拉起腳掌的動作。肌肉發力來執行拉起和屈膝的動作,這是自然演化的發展過程,你不需要主動命令肌肉收縮用力,你只需專注在動作本身,使肌肉的收縮成為下意識的自發過程。」為了避免讀者誤解,第29章舊版標題是〈後大腿肌群的練習方式〉,新版改為〈拉起的訓練方式〉,最後也特別增加了第44章來說明〈拉起的本質、意義與價值〉。

3) 舊版中多次用了「前傾」這個詞,初版的原文是「lean」,作者也承認「lean」這個詞會誘導跑者肩膀向前傾,但作者想要表達的是身體受到重力作用繞著支撐腳向前「落下」(Fall)的現象,跑者只是主動改變姿勢,讓重力發揮功能。這個「落下的姿勢」如同關鍵跑姿,肩膀必須在臀部上方,而非前傾。舊版中用「打直前傾」,很多人會誤以為軀幹是像「斜槓 / 」一樣前傾,但傾斜的是支撐腳到臀部,上半身仍要盡量保持直立。為了把其中的差異說清楚,不只調整了舊版中的文句,也增加了第43章來說明〈落下的本質、意義與價值〉。

4) 舊版中太過強調「前腳掌著地」,但前足著地只是腳掌落地點接近臀部下方的結果。作者也在附錄C的常見問題Q&A中來回說明這個問題:「『姿勢跑法』並沒有要求跑者刻意以前腳掌先著地;再者,前足著地只是正確跑步姿勢下的結果,並非我們要刻意執行的動作。我從來沒有教跑者要用前足先著地。我們教的是:在落下之後要盡快進入關鍵跑姿,也就是後腳要盡快回到臀部下方。如果跑者能做到這一點,自然會輕巧地以前足『先』著地。」而且前足「先」著地並非踮腳跑,落地後腳跟還是會順勢下降。

5) 舊版中的許多示範圖示不夠精確,會誤導人踮腳跑與彎腰跑,這次也一併做了修正,總共修正了50張圖,圖說的地方也添增了比較詳細的說明。

除了上述五點之外,最後我們請作者針對常見的12個問題做了回覆,附在新版書的最後:
  • 您認為目前跑者普遍存在怎樣的問題?
  • 「姿勢跑法」的獨特之處在哪?
  • 為什麼「姿勢跑法」不談摩擦力?摩擦力在「姿勢跑法」理論底下的功用為何?
  • 過去您在教大眾跑者學習「姿勢跑法」時碰到最大的問題是什麼?跑者在學習過程中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嗎?如何提高學習的效益?
  • 很多跑者認為「姿勢跑法」強調前腳掌先著地,但跑者在練習過後反而造成小腿疼痛的問題,請問小腿疼痛是練習「姿勢跑法」的必經過程嗎?如何避免小腿和阿基里斯腱的疼痛?
  • 哪一種鞋子最適合跑步?
  • 如果把「姿勢跑法」用在訓練上,具體該關注哪些數據指標?這些數據對跑者有何意義?
  • 請問如何減少跑步時上下振盪的垂直振幅?
  • 腳步聲很大,該如何改善?
  • 拉起要多快或多用力才對?因為專注在拉起之後步頻變快了,感覺呼吸變得更喘了,該怎麼辦?
  • 為何您只有談論跑步技術的訓練,而沒有談到長跑者最重要的體能訓練?您認為體能訓練在突破個人最佳成績(破PB)上的角色為何?
  • 可以把「姿勢跑法」的概念用在其他運動項目嗎?

==
有興趣的跑者或讀者可以參考博客來的介紹,也可以在上面試讀新版中第41~43章的內容:https://goo.gl/9etN5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