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RunningQuotient更新了一個我個人期待已久的新功能:自動挑選間歇紀錄後直接計算各趟間歇的數據平均值。它在單筆紀錄頁面的「分段資料」頁籤中,RQ會自動判斷哪幾個分段是間歇,以灰底呈現,如果RQ挑錯,你可以手動增加或取消選取,上方綠底的第一列數字將會即時計算所有灰底的數據。
附圖中是今天其中一項課表:200公尺五趟的數據。除了公里與時間是累計的之外,其他都是平均值。Daniels博士在《丹尼爾博士的跑步方程式》中多次提到間歇訓練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在「累積」訓練效果、分擔訓練壓力。這個功能讓我們很方便了解自己在這個強度下「累積」了多少的里程與時間。
當然,「平均配速」就更棒了,以前都要看著螢幕記憶數字按計算機,現在用手點一點就可以算出所有間歇的平均值,實在是太方便了(之後跑節奏跑若有每公里分段也可以算出每一公里的平均配速)。
時常會跟平均配速一起看的數值是「平均心率」,如果這個月都在練同一個配速的間歇,當平均心率下降了就很明顯代表進步了。對R強度的200m間歇來說,因為在跑200m的過程中心率一直在爬升,所以最終的「最大心率」會更具指標。在三個月前,200m跑完最大心率會飆到165,但最近都只在150附近。
「恢復秒數」之前有介紹過,是指心率從間歇的高點降到70%儲備心率所花的時間(70%儲備心率是RQ所定義的心率區間1.7),時間愈短,代表該間歇的強度適應地愈好;當恢復時間超過90秒代表該強度不適合自己。有了平均值之後,更能客觀地檢視此次訓練的成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