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醫師(物理治療師) vs 教練

每次分享會後的Q&A都有許多關於運動傷害的問題,像是足底筋膜炎、髂筋束症候群、跑者膝、脛骨痛、小腿痛、跟腱痛……等。但這些問題,要教練回答是很不恰當的。

教練的工作是把目前處於「健康狀態的身體」訓練得「更強」,而更強的前提是「預防」受傷。所以,教練的專業是在「預防受傷」與「變強」方面的知識與經驗。

當你已經不健康了、受傷後,應該諮詢的對像是醫師或物理治療師,那是他們的專業,除非教練有受過「治療」的訓練,不然在這方面教練是使不上力的。對我而言,我完全沒有醫學和治療專業的訓練,所以每次碰到類似的問題,都只能說「不知道」!

說不知道對我和提問者來說是最佳的答案,因為若我提出我個人主觀的答案,可能會誤判治療方向。就像孔子說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在每次分享會中,只要有人提出如何治療跑步運動傷害的問題,我都必須重申這項重要的原則:我不知道,請去找專業的物理治療師,那是他們的專業,不是我的。雖然有時候我「可能」知道答案,但「可能說錯」的機會也很高。教練能談的是發生的原因與之後避免的方式,治療還是要交給專業的來。

教練的工作是預防運動傷害,而預防的關鍵在於:專項技術與關節的活動度。

技術排在第一位,就像每次分享會上說的,大多數車禍發生的原因都在駕駛的技術不佳,而非車子本身的問題,百萬房車交給技術差勁的駕駛開,發生車禍的風險仍會很高。

再來是關節的活動度,各關節的可彎曲幅度愈大,週邊韌帶、肌腱與肌肉的伸縮性也會跟著擴大,變得更有彈性,這些都會減少受傷的機會。

所以教練必須要懂得如何擴大關節的活動度,以及什麼才是不容易受傷與符合人體設計的跑步技術。等預防工事做好了,再來才來關注如何訓練才能「安全地」提升跑步實力。

關於傷病的治療,請不要再問教練了,請找專業的醫師或物理治療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