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劉品賢(右一)在跑環島第三天(07/03)跑經宜蘭時所攝
今年剛從東華大學物理系畢業的劉品賢,準備踏入社會的第一件事是從事公益活動,為了環境品質跑台灣一圈。從撰寫企畫書、找理念相符的贊助單位、練跑到最後跑完臺灣一圈的過程中,我看到名副其實的「熱血青年」,喚醒我對熱血的記憶。熱血是青年時代的特徵,他們不會顧慮太多,想到就去做,而且不計代價。但跑環島這件事,可不只是憑著一股熱血想做就能完成的事,事前需要太多準備工作才能上路,最關鍵的是體能訓練,在不足的體能情況上路,可能第一天跑完身體就會倒下,身體不行就是不行,意志力再強都沒用。
一般人會覺得在23天內跑完台灣一圈很難,但他們不知道到底有多難,尤其對耐力訓練經驗不足的大學生來說,艱難程度就好比叫只會煎荷包蛋的人在23天內學會做滿漢全席一樣,但品賢和禹同辦到了。因為他們不只有熱血,還懂得規畫,也夠專注,讓熱血灑在該用的地方,使熱血發揮最大的效益。因為想在23天內跑完台灣一圈,絕不是只靠毅力與堅持(當然它們皆是必備條件)就能完成的事,還需忍受寂寞、忍受痛苦、有條理地規畫生活、捨棄誘惑、把全副精力放在跑步與恢復,跟自己的身體對話。這些品賢都一一做到。
【圖】品賢剛跑出蘇花公路和仁隧道
這23天中我看著他的背影在晨曦中、烈日下、車陣中、暴雨中擺動前進,一步步完成這趟接近一千公里的旅程。從台北中正紀念堂出發,跑過九彎十八拐的北宜公路,再穿過「危 」美的蘇花公路,接著在烈日下跑過兩百多公里長的花東縱谷,繞過南迴公路,再從屏東一路向北,穿梭於車陣中吸著廢氣忍受噪音與多日來積累的疼痛朝向終點邁進的身影,讓我不得不欽佩他們……因為我知道有多難,還有他們所承受的壓力有多大。訓練與環島的過程中,只有一步踏錯(拉傷、脫水、營養補給不足、生病、發生交通意外……等),就可能前功盡棄,無法完成。
從品賢每日的訓練日誌中,我看得出他的緊張與憂慮,但會緊張會憂慮也是因為他負責與為他人著想的本性,我可以看出他很怕搞砸整個計畫(如果沒跑完整個計畫就算失敗),所以做每件事都很謹慎。
4/26品賢訓練日記:一早就趕火車到台北跟環品會開例行會議,突然得知下午有一個中廣的廣播節目,嚇得我皮皮剉,好險一切還算順利,將近六點半才從台北離開,正所謂︰「每逢週五倍思親」,看著返鄉人潮洶湧,霎那間思鄉哀愁直衝腦門,有點鼻酸哽咽,但是我還有好多待辦事項,只好打消回家的念頭,然後拖著疲憊的身心一路向東回到花蓮。車程中,除了小睡片刻,其餘時間都在專研國峰的譯作《跑步,該怎麼跑?》才發現,先前對於姿勢跑法只是略懂,每一頁都讓人驚豔,有如在專研一本新的武功秘笈,除了看書,我更是利用搭火車的時間,練習單腳站的「關鍵的跑步姿勢」。最後因台鐵誤點,十點多才抵達花蓮火車站,回到家已經十一點。很深的夜,推開門,在黑暗中點起檯燈,也將紋飾自己的外表與疲勞暫時脫下,也許是太多事情壓抑著我,當我求好心切於一件事情上,才會發現自己能力的不足而那種無力感卻是與日俱增。我想我需要培養一種「對付自己的能力」,需要更有效率的處理每一件事。
4/27品賢訓練日記:週六是最痛苦的日子,天氣仍是陰雨不定偶陣雨。今天訓練量為四小時的LSD,地點是泳池前繞到外環道共四圈,約31公里。第一小時,狀況還不錯,但是很容易就加快速度;第二小時開始,腳明顯感覺到痠痛,尤其是膝蓋兩側的肌腱,一屈膝就有明顯的不舒服,且開始感受到無比的飢餓感;第三到第四小時,生理與心理都備受考驗,痠痛與飢渴充斥感擴散至全身細胞,彷彿連抬起腳跟要費了全身的力氣,最後只能靠著意志力持續邁出步伐。每當痛苦欲絕之際,就會想著「持續擺動著雙手,跨出步伐,雖然路途很遠、步伐很小,但只要拒絕停下腳步,任何終點都一定會到!」今日得分︰8分,雖然完成菜單,但總覺得沒有達到滿分的表現,所以保留一點進步的空間給自己!
【圖】跑步環島第十三天,準備跑進高雄市
【圖】跑步環島第九天:跑經台東綠色隧道
品賢曾在鐵人隊待過一年,之後他跟我說因為他想把重心放在課業與打工所以需先離開鐵人隊。他如他當時所說,今年六月順利畢業!東華物理系的學生想要準時四年畢業並不是簡單的事,而且他在大一時才從應用數學系轉到物理系,只花大二大三兩年的時間就修完物理系的所有規定學分,空下大四這年來做他想做的事--跑步環島。跑步環島這件事在之前練習時就聽他提過,那時不以為意,覺得只是他隨口說說,並沒放在心上。因為我跑過,知道跑環島的難度,那時心中還直觀地認為他還太嫰,不知天高地厚,還沒什麼體能基礎就想跑環島,直接就跟他打回票說「不可能」。
今年1月30日的時候,品賢寄來了一封信,是他寫好的跑步環島企畫書,他要利用跑步環島的方式來推動臺灣的環保意識。這份企畫書不但結構完整,所要闡述的環境理念也打動我的心,從內容中可以看出他做了許多功課,這完全不像一個大學生寫出來的。我重複看過幾次之後,就約他討論,也幫忙修改。
修改完企畫書後的一個半月間,他投了多家理念相符的NGO團體都沒有收到正面的回應,直到3/12,他來信中說「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以下簡稱「環品會」)跟他聯絡,要他3/15去台北簡報,要我幫忙檢討企畫內容與模擬面談的情形……還記得他描述準備到台北開會的前一晚「不斷Re稿與修改投影片,緊張到睡不著」,也讓我回想起五前年到台北跟世界展望會報告環島企畫內容的心情。這種種謹慎與用心的態度讓我看到他的決心!當時我也才決定要幫忙到底!
【圖】跑環島第十七天:無止盡的烈日下只能盡量把自己包裝妥當
5/06品賢訓練日記:雨不停歇的日子,而且是已達大學生自動停課的狂風暴雨程度。今日是兩次1小時30分的訓練量。看著眼前的大雨,基於一個「等下就會停」的心態,倚在窗口遲遲等待,只差沒有變成望夫石;時光飛逝,咻一下地就到了下午,眼看雨勢變小就立馬穿好跑褲飛奔到學校開始練習,原本想要一次跑足三小時結束今天的訓練,但跑了一小時後開始磅礡大雨,全身上下彷彿都浸透在水中,只差沒戴上泳鏡在大雨中匍匐前進。雨天的東華校園沒有什麼人,連汽機車也很少,此時只會聽到磅礡的落雨聲與腳步踏出水花的答答聲,在雨中以一種屬於自己的節奏持續前進,途中沉靜在一種放空與專注之間的狀況,現在也回想不起當時在想些什麼,只依稀記得當下那種難以言喻的專注。
【圖】跑進高雄市時下起暴雨
簡報的內容打動了環品會的謝英士董事長,獲得他全力支持。他很開心地來信報告喜訊,但同時也開始擔憂了。因為品賢原本連投幾家NGO環境團體都沒下文,正覺得會不了了之,突然間受到支持後,「到底能不能跑完」的恐懼感開始漫延。品賢和另一個跑者禹同,都沒有經過正式的耐力訓練,而跑環島這件事是很多經驗老道的馬拉松跑者都不太敢嘗試的事。為此,特地找時間跟他們「約談」,很嚴肅地跟他們說明跑環島的難度有多高,以及確定他們的決心有多強烈。因為這件事對他們來說「決心」非常重要,因為訓練「非常苦」「非常單調與無聊」,需要有能拋棄一切全力以赴專心訓練的決心、忍受痛苦與烈日的意志力。
為了要讓他們跑完,我開了一份三個半月的課表,每兩個星期討論一次,確認他們的身體狀況與訓練效果。若他們能安全吃下菜單,才有機會順利跑完。這三個半月,品賢除了每天要花好幾個小時練跑,還要兼顧課業、家教,每週還要到台北與環品會開會,以及跟環品會到國小國中分享環境教育的理念。在壓縮到休息時間的情況下,練跑變得非常辛苦。
【圖】第七天跑在花東縱谷的台九線上
4/23品賢訓練日記:日頭赤炎炎。今天是在中午時段進行兩小時半的LSD耐熱訓練。也許是「熱」讓人很暴躁,讓人巴不得趕緊加快腳步結束這場酷刑,可惜的是我能加快步伐,卻不能加快時間,也因為沒吃午餐就跑,所以隨時處於「飢餓+渴=飢渴」的狀態,更是痛苦萬分,從一開始五公里喝一次水,變成三公里喝一次,再變成兩公里喝一次,在艷陽下彷彿水進入食道的當下,又形成汗的猛低落地,這幾次跑幾乎都沒有感到疼痛,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長跑不再是體能的問題,而是心靈的考驗,意志力遠比體力重要,如同國峰說的︰耐力運動同時也是訓練耐性,除了體能,我想我得多訓練耐性才能夠應付環島這一大挑戰。
【圖】跑步環島第十天,進入台東
【圖】跑步環島第七天:從花蓮壽豐鄉跑到瑞穗
【圖】跑步環島第十八天:跑經西螺大橋
因為品賢的堅持不懈感動了我,才決定幫忙,甚至興起再跑一次的念頭(前一次是2008年花十七天跑完)。想想也覺得有趣,聽品賢訴說他想跑環島的部分原因即是受到當年的我影響,如今我則是又因為他的執著與堅持才又重新激起青年時的熱血。看品賢從企劃書的撰寫、找贊助、討論訓練課表、每星期到台北開會、一一完成環島前的各種任務……以及看他從一個完全不運動的大學生在今年三月十日才完成第一場馬拉松,到環島訓練期每週能跑完百來公里訓練量(最多一個星期到兩百公里),這對於專業的耐力選手來說已不容易,何況只是一位沒有任何運動背景的大學生。其中的艱難程度非外人所知,支持他繼續往前跑的動力亦非言語可述,我不會忘記七月九日中午十二點四十分,當我們已在烈日下跑完40公里後,又加跑2.2公里,只為了堅持某種理念,我很想奉陪,但在烈日下的四十公已把我的肉體與精神摧殘到油盡燈枯之境,不容許我再投入跑步,看著他一圈圈地在初鹿國小的200公尺操場上跑了十一圈,剛好湊足了42.195公里。
從三月十二日開始,經過三個半月的規畫與訓練,七月一日起跑,連續二十三天,品賢、禹同與我終於順利完成這趟旅程。這一圈不只是體能上的挑戰,也是企畫執行力與意志的考驗。他們完成了。對於一個剛畢業的平凡大學生而言,品賢展現了最不平凡的特質,這種特質非關才能,而是青年熱血精神的展現,他的熱血在烈日下凝聚成汗珠,一滴滴地落在臺灣各地,這是我們台灣出產的熱血青年。
【圖】第二十三天:環島跑步完成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