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5日 星期六

身體的哪些部位不要自己用滾筒按壓?

希茲曼在Melt Method一書中主要就是在教人自行保養與放鬆,但如果用語太專業,讀者就無法領會,甚至造成誤會。書中有段「教學相長」的過程寫得很好,是一個成功把專業「轉譯」成學員/讀者/素人能夠一下子就了解的語言。她先提到原本的做法:「要求客戶一會兒評估自己的骨盆位置和胸腔,一會兒又檢測自己的頸彎曲(cervical curve),真的太多了!他們的眼神呆滯,而且檢測花去一半以上的療程時間。於是我問自己:『如果客戶不懂什麼解剖學術語的位置,我該怎樣解釋理想的正位呢?』」

她接著提到了「團塊」(masses)與「空隙」(spaces)的概念。這兩個概念在書中反覆的出現。



「我注意到當我躺在地板上時,身體各個區域之間有重、有輕,感覺像波狀的呈現。與其用解剖學解釋,我開始改用身體區域來說明,像是應該會貼壓在地板的區域就稱『團塊』,沒貼壓地板的區域稱為『空隙』。運用『團塊和空隙』模式簡單描述理想的身體正位,這樣我的客戶就能依我說的對應關係去比對自己的感覺。」

當我們躺在地面上時,全身放鬆,能夠與地面接觸的就正「團塊」,離地的就是「空隙」。

「團塊」是主要的支撐點(support),可以自行用滾筒按摩,不會出大問題,像是小腿、後大腿、臀部、上背、後腦杓。

「空隙」是主要的活動(action)部位,可大幅度彎屈,像是跟腱、膝窩、下背、頸部。

希茲曼強調:「最好不要在身體的『空隙』做按壓。唯有具高度技術專業的人才能推拿你的『空隙』部位(例如:腹部、頸部、喉嚨和下背)。」

許多跑者都會自行用滾筒按摩,而上述「空隙」部位也是跑者最常見的緊繃點,常看到他們拿著滾筒猛按這些地方。依希茲曼的觀點,「空隙」部位不適,可以自行處理的是空隙兩旁的「團塊」部位才對,以膝窩緊繃來說,應該要按摩小腿和後大腿。

當然,真的不舒服還是要找物理治療師,但至少希茲曼的這個觀點可以幫助許多滾筒愛好者避免掉愈按愈糟的情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