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論文出版

國峰碩論出版照徐國峰著:《先秦儒家水意象析論》,新北市:花木蘭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
這本論文,是在大學時代毫無顧忌地水中練游泳時,就想要完成的論文。就東華研究所期間把它完成了!去年在指導教授--吳冠宏老師的推薦下,花木蘭決定幫忙出版。今年三月終於拿到書了,有一種不太真實的感動!
有煎包的早晨節錄書中序言:
完成這本論文,可以說是自己這幾年來,對「水」曾給予的一切所做的交代,像是一種責任;從大學時代開始,在水裡的那些年少時光有著那個年紀莫可奈何的掙扎與痛苦,全都被它完全地包容與吸收。也是因為清華裡的那一池水,我才認識了中文領域的嘉文,才決然地投入中文碩士班的考試,也才因緣際會地來到東華大學,也才有這麼一段自由的時間來完成這本論文。

剛開始接觸中文領域時,是被那時在清華兼課的楊自平老師所講授的先秦儒道思想所觸動,「原來古代哲人已經深深地思考過我所困惑的人生問題了」,在那段一邊在水裡不斷游著一邊困惑著未來人生的同時,先秦典籍裡那些生命的學問,帶給我深刻的啟示。因此,來到東華開始思考著碩士論文研究計畫的同時,「水」與「先秦諸子」很自然地被我放在一起,不斷地去追問「先秦諸子是否也從水這個物質中得到生命的啟示呢?」
在我個人經驗底的水是:游泳池的水、是荖溪的水、是鯉魚潭與東湖的水,我在它們裏頭淌游,它們把我全部給整體環抱起來,完全的包容,不管我今天做錯了什麼、說錯了什麼,多麼不原諒自己,對不起了那些人,幫助了那些人,讀了那些書,有些什麼愧疚,一跳到水裡,它就把我完全包覆起來,不管我是多麼奇怪的人,都可以把我完整的給包起來,像最初在母親的肚子裏一樣。
DSCN5060這是身為一位現代運動選手在水中練泳時所獲得的經驗與感悟,這些經驗與感悟當然不同於先秦諸子,但不管我們所獲致的經驗如何不同,水所展現在先秦諸子間的各種形式(海、湖、河流或源泉)與生存在21世紀的我所知覺到的形式是一樣的。因此我也在這部論文的撰寫過程中,藉由感知我身邊水的各種存在形式,藉由先秦典籍中的文字來體悟他們所面對水時所產生的哲思與情懷。來到東華,正式成為中文研究所的一員,同時被要求「書寫碩士論文」這樣的任務,讓我有了完全正當的理由來投入對於水的思考,深入地去理解先秦思想家們關於水的意象性語言。這段日子是我所認為的幸福時光。我之所以能有這段時光,要感謝遠在中壢支持我的父母,在我獨立自主的這幾年來,無怨無悔地在經濟與精神上支持著我做自己想做的事,僅管那些是臺灣主流社會所不認同的價值,他們還是像水一樣地包容著我。

除了父母在背後的支持之外,還要感謝吳冠宏教授這一年多來不厭不倦地指導我、幫忙檢視論文、提供意見,同時不斷包容我在研究以外的三鐵訓練、比賽與活動等外務。因為冠宏老師的幫忙與包容,才能讓我在東華這段時間裡能自在地依自己的性子讀書、研究、訓練,在這一點上,老師也像水一樣地包容著我,讓我自由的生長。

如果只是包容的話,我想自己是無法在兩年半的時間裡完成這本論文的。其中,最大的助力是謝明陽老師在我剛跨進這個領域時的督促與提醒,明陽老師的提醒並不只是話語上,還有老師所散發出來那專注於學術研究的認真氣質,在碩一時就成為我心目中的一位活生生的人文典範。這樣的典範,除了明陽老師,還有這兩年多來修課時曾指導我的顏崑陽老師與吳明益老師。當然,從他們身上獲取了知識、學會了做研究的方法已受用不盡;從他們身上帶給我最深遠啟發的是:他們面對學術研究、面對知識與面對自己人生的態度,他們是那樣的嚴謹那樣的負責!從他們身上我見著了「不厭不倦」的人生態度。

如果說東華中文的教授是學術研究、人文素養的典範,那東華鐵人隊的Benjamin教練就是我在體能訓練、現實中規律自制生活的典範,他不只教導了我鐵人三項運動的各種訓練與比賽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他給予我一種「內裡」所盼求的自律生活方式,他嚴格(而且有時總是不近人情)的要求,為我養成了一種無價的習慣,讓我了解「節制」與「受苦」:每天早睡早起,每天固定運動,精神與肉體變得很強很有節制,如果不是這樣,我想我無法完成這本論文,也無法成為現在的我。在鐵人三項代表隊,Benjamin教練是我在現實生活作息與體能訓練的導師,而隊上的經理李妍婷小姐則是我面對現實社會中各種繁瑣事務的益友,她驚人的辦事能力,成為我在面對必須處理行政事務上的最佳典範……在離家來到花蓮求學的這段日子,東華鐵人隊的這兩位良師與益友幫我的實在太多太多,實是我在東華這兩年多來的貴人。

在花蓮這兩年多來,有這些人的包容與幫忙,我才能如此自然地在這片後山縱谷自由地成長,而這本論文正是這段成長歲月中一個階段性的重要里程碑。

國峰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