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6日 星期二

西方版的《人物志》--《心志教練》出版了


一年多前出版社寄來這本書的原文書請我進行審書,讀完後非常喜歡,提交了審書報告,極度推薦。在 My way of life 王清景教練的努力下,這本書的中文版終於問世了。

在讀這本書時,一直會想到一千八百年前劉劭寫的《人物志》,大學時花半學期讀過這本書時就印象深刻,十八個世紀後布雷特教練所著的《心志教練》讓我再重新把書架上的《人物志》取下來讀,互相映證,趣味無窮。

研究《人物志》的關瑞至教授在網路上有一篇文章的結論很好,他說:「劉劭《人物志》的核心觀點是『人人皆有才能』。劉劭認為人是以『才類』而分,而不應以『是否具才』而別。《人物志》之所以偉大,在於提供一套『觀人』、『選材』與『適材而用』的方法。」

《心志教練》這本書也從人材分類著手。我相信本書的作者布瑞特沒有讀過《人物志》,但他們寫作這本書的意圖是一致的。

在訓練運動員上面,這本書對我最重要的啟發有二:
其一:教練主要的工作不是去教運動員,而是跟運動員一起合作,想要合作,必須先認識你的運動員屬於哪一種人材;其二:教練跟運動員的關係不是上對下,而是對等的,他的工作不是發號司令,而是從旁輔助與建立連結(Support & Connection)

在這幾年擔任跑步教練的過程中,我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每個人能承擔的訓練量有其極限,教練的工作是把它找出來,然後在限量的訓練裡去提高訓練的品質。」因此,提高訓練品質一直是我的重點。我從高中到研究所一直是接受理工的訓練,因此在從事教練工作時非常強調科學化(包含了量化、週期化與個人化三大元素),所以我提高跑者訓練品質的方法是從體能、力量與技術的科學出發,這當然帶來了效益,但有些跑者卻不管課表設計地再科學都練不起來,也使我認清了純科學化的訓練解決不了問題。老實說,面對這樣的困境,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心志教練》這本書指引我改變方向,不只給我地圖,還提供了羅盤。

雖然這是一本體能與肌力教練所寫的書,但我建議不論是哪一種教練都該深度閱讀這本書。我和許多教練一樣,為了進步和成長,花了許多時間進修,但主要都是關於訓練與動作技巧上的知識,但很少有人在運動員的訓練中談到「心」的影響,還有教練該如何從「心」去幫助運動員進步。部隊裡有句話「帶兵要帶心」,這是一本教人如何「從『心』帶領運動員」的書。如果我們把「運動員」定義為任何想變強(在特定領域不斷進步)的人,這本書就是在剖析「有心變強者」的心理,以及領導者該如何跟他們溝通與建立信任關係……最終幫助他們達到共同的目標。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本書不只適合教練,也適用於社團負責人、公司主管、軍隊長官或是正在帶領學徒成長的師傅。只要你想建立「訓練文化」,形塑更好的訓練經驗和賦予訓練更深刻的意義,你都能從這本書中獲得啟發。
--

博客來上有更詳細的介紹,對這本書有興趣的人可以找來詳讀:https://ppt.cc/f6Telx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