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4日 星期二

你的〇〇,不是你的〇〇

前幾天剛讀完吳曉樂的著作《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打算再找時間重讀與筆記。這本書從一位全職家教的視角,敘說了九個故事來探討教育的本質,而這個本質又剛好跟最近我的遭遇與思想密切地疊合在一起。

昨天晚上剛好跟幾位朋友在上海浦東機場候機時聊到這本書(其中兩位朋友也是教練,一位是家長,我則是雙重身份),我下意識地脫口而出,向他/她們也同時向自己說: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你的選手,不是你的選手;你創立的公司,不是你的公司;你建構的理論,不是你的理論;當『他/她/它』被你創造出來後,就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再屬於你。」

接著,我在心裡想著,沒說出口:
「你的身體,也不是你的身體。你只是一個轉譯的通道或稜鏡……」同時想到《在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中的一段話:

「我的身軀變成明亮的稜鏡,到處投射五顏六色的細碎光芒。我體會到凡人肉身存在的最高目的就是:變成傳播這種光芒的清澈管道,這樣,它的光亮便可將一切障礙、一切糾結、一切抗拒,皆消散為無形。」(《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丹.米爾曼著;韓良憶譯,台北市:心靈工坊文化,2006年出版,頁106~107)

在飛機上,這些脫口而出的話不斷在腦海裡盤旋,到家後忍不住把紀伯倫《先知》(The Prophet)一書中的這首〈孩子〉(On Children)再搜尋出來讀: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的房子可以供他們安身,但無法讓他們的靈魂安住,
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
那裡你去不了,哪怕是在夢中。
你可以勉強自己變得像他們,但不要想讓他們變得像你。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圖】熊妹抄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