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岸的朋友都問過我同一個問題:「你現在對自己的定位是什麼?你如何定位現在所做的事?」我毫不猶豫就回答了:我是一位來自台灣的「轉譯者」。嚴格來說我不能算是作家(作品產量太少)、不是翻譯家(翻譯速度與功力都不夠)、不是講者、也不算教練。這些年來,我所做的事是在「傳遞」與「分享」知識,而且不只是生硬的運科知識,必須是經過轉化、相對容易吸收的、可以拿來運用的知識。
在部落格與臉書專頁上寫文章、備課講課與拍影片都是屬於這一類的工作,而且我愛這份工作。每天都充滿了挑戰與樂趣。
在這支影片中,我「轉譯」了羅曼諾夫博士(Dr. Romanov)對於避免運動傷害和加速的論述。影片中我從博士與他的兒子時常在講課中所做的提問開頭:
→跑步的每一步可分成騰空期與觸地期,跑步的運動傷害主要發生在何時?
答案是觸地期,不良的落地姿勢與過長的觸地時間會增加運動傷害的風險。簡單來說:觸地時間越長代表腳部所承受的壓力越久,越容易造成「非肌肉組織」的運動傷害。因為跑者受傷部位的前幾名中都不是肌肉,像是:跑者膝(Runner’s Knee)、脛前痛(Shin Splints)、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跟腱痛(Achilles Pain )、 髂脛束症候群(ITB Syndrome)、下背痛(Low Back Pain) 。
所以這邊才要特別強調「非肌肉組織」,這些組織是韌帶、肌腱、筋膜和結諦組織,而這些組織的特徵都是:負責「輕快」的動作,無法長時間承受(體重的)壓力。從跑步的語言來說:若觸地時間太長,這些相應承受體重的非肌肉組織就會受傷。
—關於左右腳的「觸地平衡」—
有些跑者在跑步時,兩腳觸地的時間不一樣,用這種不平的狀態跑久了就很容易受傷。很多人會以為原因出自觸地時間較長的那隻腿的肌力不足所造成,但其實大多是另一隻腿的問題。以影片中示範的跑者為例,他的左右平衡是:左腳 48% /右腳 52 % ,原因是跑步時左腳留在身體後方比較久,造成右腳觸地時間變長。
矯正的方式是加快左腳「拉起」的速度。當兩隻腳拉起的速度一致時,左右平衡自然會回到:50% 50%
—跑步速度來自?—
很多人一直認為跑步的速度來自於下肢的肌肉與步頻,但只要能從一個問題開始從新思考速度,就能逐漸想清楚速度的源頭,以及加速時我們該做的事。這個問題在影片中段提出:
「原地跑步與向前跑之間主要的差異在哪裡?」
我們可以在原地提高步頻,但速度仍為零。我們也可能在加速時刻意提高步頻,但對加速幫助不大,只是變得更累。所以我們必須認真回答上面這個問題。
羅曼諾夫博士(Dr. Romanov)給我一個完美的答案,這是從來沒有一本教科書或其他教練給過的答案,一個既簡潔又複雜的答案:
跑步的速度來自落下角度(Falling Angle)。
簡潔,是因為一句話就可以說出結論;複雜,是指背後的物理與數學計算公式,從不同的腿長與角度可以對應出不同的配速和步頻。
—
影片很短,但這正是我和Garmin團隊的目的:分享簡潔、可吸收、可運用的知識。身為一位轉譯者,能夠把知識轉成影片,其中有莫大的樂趣與成就感。
從三年前開始跟Garmin合作拍了跑步科學化訓練的影片,合作一直非常愉快,他們的理念與對影片品質的認真要求完全跟我志同道合。實在很謝謝Garmin的拍攝與後製團隊的努力,這次也要謝謝 林義淵與 陳奕瑋兩位跑者的協助拍攝,謝謝你們在大太陽底下來回用各種跑姿慢跑與衝刺,做出各種正確與錯誤示範。
在部落格與臉書專頁上寫文章、備課講課與拍影片都是屬於這一類的工作,而且我愛這份工作。每天都充滿了挑戰與樂趣。
在這支影片中,我「轉譯」了羅曼諾夫博士(Dr. Romanov)對於避免運動傷害和加速的論述。影片中我從博士與他的兒子時常在講課中所做的提問開頭:
→跑步的每一步可分成騰空期與觸地期,跑步的運動傷害主要發生在何時?
答案是觸地期,不良的落地姿勢與過長的觸地時間會增加運動傷害的風險。簡單來說:觸地時間越長代表腳部所承受的壓力越久,越容易造成「非肌肉組織」的運動傷害。因為跑者受傷部位的前幾名中都不是肌肉,像是:跑者膝(Runner’s Knee)、脛前痛(Shin Splints)、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跟腱痛(Achilles Pain )、 髂脛束症候群(ITB Syndrome)、下背痛(Low Back Pain) 。
所以這邊才要特別強調「非肌肉組織」,這些組織是韌帶、肌腱、筋膜和結諦組織,而這些組織的特徵都是:負責「輕快」的動作,無法長時間承受(體重的)壓力。從跑步的語言來說:若觸地時間太長,這些相應承受體重的非肌肉組織就會受傷。
—關於左右腳的「觸地平衡」—
有些跑者在跑步時,兩腳觸地的時間不一樣,用這種不平的狀態跑久了就很容易受傷。很多人會以為原因出自觸地時間較長的那隻腿的肌力不足所造成,但其實大多是另一隻腿的問題。以影片中示範的跑者為例,他的左右平衡是:左腳 48% /右腳 52 % ,原因是跑步時左腳留在身體後方比較久,造成右腳觸地時間變長。
矯正的方式是加快左腳「拉起」的速度。當兩隻腳拉起的速度一致時,左右平衡自然會回到:50% 50%
—跑步速度來自?—
很多人一直認為跑步的速度來自於下肢的肌肉與步頻,但只要能從一個問題開始從新思考速度,就能逐漸想清楚速度的源頭,以及加速時我們該做的事。這個問題在影片中段提出:
「原地跑步與向前跑之間主要的差異在哪裡?」
我們可以在原地提高步頻,但速度仍為零。我們也可能在加速時刻意提高步頻,但對加速幫助不大,只是變得更累。所以我們必須認真回答上面這個問題。
羅曼諾夫博士(Dr. Romanov)給我一個完美的答案,這是從來沒有一本教科書或其他教練給過的答案,一個既簡潔又複雜的答案:
跑步的速度來自落下角度(Falling Angle)。
簡潔,是因為一句話就可以說出結論;複雜,是指背後的物理與數學計算公式,從不同的腿長與角度可以對應出不同的配速和步頻。
—
影片很短,但這正是我和Garmin團隊的目的:分享簡潔、可吸收、可運用的知識。身為一位轉譯者,能夠把知識轉成影片,其中有莫大的樂趣與成就感。
從三年前開始跟Garmin合作拍了跑步科學化訓練的影片,合作一直非常愉快,他們的理念與對影片品質的認真要求完全跟我志同道合。實在很謝謝Garmin的拍攝與後製團隊的努力,這次也要謝謝 林義淵與 陳奕瑋兩位跑者的協助拍攝,謝謝你們在大太陽底下來回用各種跑姿慢跑與衝刺,做出各種正確與錯誤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