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來一直在台上講課、教課或協助翻譯,已經好久沒有自己坐在台下聽課與跟著教練的指示做訓練了。自從收到UA Training課程的大綱與邀請之後一直很期待訓練日的到來。
今天早上四點多起床,騎了十六公里的摩托車到花蓮站搭第一班車到台北,第一個抵達教室,期待上課的心情已經是好久以前的事了,有點令人懷念。在火車上就被窗外明媚的陽光所吸引,所以一把背包放在TFL就出門去跑步,在國父紀念館刷圈。速度很好,都在四分速以內,已經好久沒有這種輕鬆維持三分尾速度的感覺了。也許正是這種期待上課心情的延續吧!
今天謝謝UA與Gary讓我有機會一起學習。離開前答應Gary要寫一份接觸UA Training的心得,只是個人的意見和分享,如下:
UA花了兩年多的時間設計這套課程,看來一點都不複雜,但為何要花兩年半?以前也許不懂,但現在愈來愈知道,「簡單化」比「複雜化」難多了。能用簡單的邏輯讓大部分的教練與運動員都受用,實在不簡單。因為聽了大家的回饋之後,幾乎沒有人是反對這套教學體系邏輯的,我自己也很認同,因為這跟我最近與山姆討論的MSBC與羅曼諾夫博士教我的東西完全相符。這也是讓我最感覺美妙的地方。
所謂的「科學」,就是尋找規律性。UA聲稱自己的方法論是:「經過科學驗證的訓練系統。」要能大聲說出這一句話,是要經過多少的淬煉。
在這次上課中,印象最深刻的還有Garry在提到課件中的訓練「任務(Mission)」、「方法論(Methodology)」與「訓練系統(Training System)」時說任務就是在談Why,方法論是What的問題,訓練系統則是談How。這個點很棒,如果之後有機會去分享這個教練系統的核心精神的話,我也想要從這Why、What與How的問題來切入。
How的問題是如何訓練。UA Training直接為大家訂好框架,再開放自由度讓不同的教練針對不同的需求去把訓練的內容填進去,這種方式既直觀又明確。但現在我想到的問題是(在今天一整天我也想試著自己回答的問題):如何定義這幾個框架?
比如說Move Better的定義是什麼?它和Move Longer的差異在哪裡?換個問法:Skip這個動作到底是算在Move Faster這個框框裡還是Move Longer裡呢?還是都可以,要依訓練時間的長度與組數而定?我們是否需要為這四個框架給設定明確的定義,好讓我們在把動作放進去時有標準可循?
另外是檢測的問題。既然我們希望參與訓練的運動員Move Better, Faster, Stronger and Longer,跟之前的用語比較起來都多了「er」,那我怎麼讓學員知道他的活動度與穩定度有沒有「變好」、速度有沒有「變快」、力量有沒有「變強」或耐力有沒有變好呢?當然,當次訓練看不出來。但如果有較為長期的訓練(或有機會參與多次的訓練),「量化」活動度、穩定度、速度、力量與耐力應該是必要的,如此一來學員與教練才能確認:真的有改變。不然就只是感覺,感覺是很虛幻的。
以跑步訓練來說,如果只是看跑步成績有沒有進步,那如何證明是上述UA Training的幫助,就算不做這些訓練,我只練跑,成績也會進步啊(但我們都知道事情不是這樣的);為了讓跑者能認識到自己在活動度、穩定度、力量的進步有助於跑步的運動表現,我認為量化UA Training的訓練成果就變得相當重要。就算是一次性的課程之是,我們可以吸引他們回到店裡(或其他的合作健身房)再反覆訓練,挑戰自己,追求更好的體能。但前提是要可量化指標才知道「更好」在哪、「更好」多少。
在這次上課中,印象最深刻的還有Garry在提到課件中的訓練「任務(Mission)」、「方法論(Methodology)」與「訓練系統(Training System)」時說任務就是在談Why,方法論是What的問題,訓練系統則是談How。這個點很棒,如果之後有機會去分享這個教練系統的核心精神的話,我也想要從這Why、What與How的問題來切入。
How的問題是如何訓練。UA Training直接為大家訂好框架,再開放自由度讓不同的教練針對不同的需求去把訓練的內容填進去,這種方式既直觀又明確。但現在我想到的問題是(在今天一整天我也想試著自己回答的問題):如何定義這幾個框架?
比如說Move Better的定義是什麼?它和Move Longer的差異在哪裡?換個問法:Skip這個動作到底是算在Move Faster這個框框裡還是Move Longer裡呢?還是都可以,要依訓練時間的長度與組數而定?我們是否需要為這四個框架給設定明確的定義,好讓我們在把動作放進去時有標準可循?
另外是檢測的問題。既然我們希望參與訓練的運動員Move Better, Faster, Stronger and Longer,跟之前的用語比較起來都多了「er」,那我怎麼讓學員知道他的活動度與穩定度有沒有「變好」、速度有沒有「變快」、力量有沒有「變強」或耐力有沒有變好呢?當然,當次訓練看不出來。但如果有較為長期的訓練(或有機會參與多次的訓練),「量化」活動度、穩定度、速度、力量與耐力應該是必要的,如此一來學員與教練才能確認:真的有改變。不然就只是感覺,感覺是很虛幻的。
以跑步訓練來說,如果只是看跑步成績有沒有進步,那如何證明是上述UA Training的幫助,就算不做這些訓練,我只練跑,成績也會進步啊(但我們都知道事情不是這樣的);為了讓跑者能認識到自己在活動度、穩定度、力量的進步有助於跑步的運動表現,我認為量化UA Training的訓練成果就變得相當重要。就算是一次性的課程之是,我們可以吸引他們回到店裡(或其他的合作健身房)再反覆訓練,挑戰自己,追求更好的體能。但前提是要可量化指標才知道「更好」在哪、「更好」多少。
UAT:Under Armour Training Team
UAT意指一個訓練團隊,很好的構想,訓練本來就應該需要團隊合作,不只是運動員要合作,教練也要合作…感謝UA也實際付諸行動,相當令人佩服。很高興參與其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