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日 星期六

兩種學習的意象:水塔與水管

最近重讀了羅曼諾夫博士的《跑步,該怎麼跑》(Pose Method of Running)之後對於「學習」(learning)有了更深刻的體悟:有些學習的目的是愈多愈好,有些則是為了刪減、清除雜質與還原本性(本來該有的樣貌)

《跑步,該怎麼跑》第十七章開頭引用《小王子》的作者聖.修伯里的名言:「所謂完美境界,並非加無可加,而是減無可減」。兩位不同領域的作家竟跟先秦時代老子「損之又損」的哲學觀不謀而合。

這讓我想到前幾個禮拜從台南回來花了兩天讀完《修行的原理》一書(作者張慶祥,也是黃庭禪的創辦人)。此書重新把《大學》詮釋成一本修行的經典,作者認為「明明德」是《大學》中的關鍵概念,第一個「明」是動詞,是外部動作,心理先要「明白」道理,接著還要實際去「擦」才有用。「明德」是內部本質,是每個人本來就有的純淨本性。作者認為修行就像鍊金,為了求得一塊100%純金,煉金的目標就是把雜質去掉。所以修行是一種「還原」的工夫,旨在回歸原本就有的本性。

我很佩服羅曼諾夫博士也正因為如此,從他的著作就看出充滿許多老子「減損」與「復歸」的思維:「想要跑得更好,就必須先把無法幫助身體前進的多餘動作減到最少。姿勢跑法的關鍵就在於盡量讓事情自己發生,而不是刻意讓他們發生。」因此他列出幾個最該刪減的動作:
  1. 落地時,不要刻意把腳往下踩。
  2. 離地時,不要抬膝蓋。
  3. 支撐時,不要推蹬。
  4. 落地後,不要把腿伸直。
  5. 不要用力擺臂。
若你在跑步時一直不斷重複做錯誤的動作,體能的確也會進步,但體力進步的同時也將深深傷害你的身體。有時候,把事情做對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盡量不要重複做錯的事,但那之前你必須先知道什麼是錯的→就像張慶祥先生說的:要先明白道理。減損也要花力氣,力氣是花在保持專注的工夫上。以張先生的比喻來說就是煉金(明明德),是一種還原本性的工夫。


跑步也是如此,每個人的身體裡天生就存在完美的跑步元素:關鍵跑姿、落下和拉起,我們所要做的是刪掉多餘的動作,就像煉金,去掉雜質。

沒錯,你的確需要極大的專注度才能避免多餘的動作,你需要極大的專注力,不斷移走一些無關緊要的思緒,讓不需要使力的部位放鬆,但那也正是使你跑得更快更遠的關鍵所在。

若我們把跑者的心志訓練區分為意志力和專注力,在操體能(包括體力與肌力)時就是在鍛鍊意志,在練技術時則是在訓練專注。有趣的是,我們希望體力愈多、肌力愈大愈好,但技術訓練則是在減損(可參考之前的文章〈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意志力和體能就像水塔一樣,愈大裝得水愈多,但技術和專注力則是在訓練自己把其他的水龍頭都關掉,還要用力捏緊手中的水管出口,使水注噴向焦點。心思愈專注,清洗(明明德)的力道愈強,技術也磨得愈精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