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8日 星期二

Garmin廣馬PB班之力量專項訓練


這次Garmin廣馬PB班因為Sunny與Joker的關係,我們有了跑者專項的力量訓練場館與後續的合作課程,課表設計好後,在先修課中我們帶領一百多位跑者一起進行力量動作的教學,接下來的每週三、週五再請跑者到場館來做訓練,由專業教練指導動作,確認動作品質以及確認動作的倒階或進階,該加重或減輕負荷……等,這都是為了降低受傷風險與確保訓練效果。

「跟場館合作一起進行先修課與後續開課」是過去在帶領跑步訓練營中所沒有的,此次是一項新嘗試。先修課算是順利過關了。畢竟自己沒有太多在場館裡帶過力量訓練課的經驗,而且還一次一百多人,還好有專業的教練協助。未來,在廣州我們期待透過這次機會,將把跑步的力量訓練專項化,而且溶入到訓練場館與跑步訓練的體系之中。

Sunny還提到一個非常棒的概念,由專業的場館來執行物理治療師的運動處方,由學員帶著處方來訓練場館,讓專業的教練來進行動作教學。

這是一次非常好的開始,使跑者的力量訓練能夠逐步朝著專項化發展,造福更多跑者,形成正向的跑步訓練文化與產業鏈。昨天晚上剛好也跟Jason聊到,若有機會的話,台灣也希望以這種形式來展開:

使跑步訓練「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跑者在參加訓練營前可以先在「跑步技術訓練營」與「跑步力量訓練營」磨過一段時間,再來參加針對特定賽事的跑步訓練營,受傷風險將大大降低,訓練起來的效果也會更好,我們在訓練營中就不用再去教太多動作,只要引導跑者專心把課表練好就好。






2018年8月17日 星期五

盔甲/皮囊之下


動物面對威脅時,會有「Fight / Run」兩種類型的反應,簡稱「戰逃反應」。

「Run」本身即隱涵了一種逃跑的意圖,我自己也跟很多人一樣,開始訓練是為了想要「逃避」生活中的失意或壓力,當成一種舒壓的工具,想要透過訓練逃向某種自由……當時的我,在練課表時處於一種由「我」來逼迫「自己」的痛苦狀態,練起來很勉強,每次訓練都只想要趕快結束,從痛苦的掙扎中解脫出來,那是一種想要逃到課表的時間之外、比賽的終點線之外的意志。

雖然我們是Runner,但不能只把意志力用在逃跑上,而是要透過訓練,逐漸用跑步這個行動來戰鬥,鍛造「RunWithFight」的鬥志,戰鬥的對象是我們的課表、測驗、目標賽事、天氣以及舊的自己。以天氣為例,「盔甲」會因雨天訓練而生鏽,但「盔甲之下的東西」反而會變得更強。如果你認真訓練,風雨無阻,身上的所有裝備在幾年後都一定會因為外在環境而磨損,但身心卻會因為訓練而變強,這是「Armour」與「Under Armour裡的東西」本質上的差異。

如何從「Runner」變身為運動場上「RunWithFight」的鬥士?

唯有透過不斷地學習與訓練,培養戰鬥的體力與技巧,再不斷上場戰鬥、經歷失敗與勝利,才能鍛造出強大的身心。

「身」相對於「心」也像是一種「Armour」,皮囊會隨著年紀而衰老,但心的強韌度卻沒有極限。這也是健身者和運動員之間主要的差別!想像一下:晚上七點,在現代化的健身俱樂部裡,有群跑者在跑步機上努力揮汗奔跑,同時盯著小螢幕上的晚間新聞或戴著最高級的運動耳機聽音樂。提這些並不是要取笑或輕視這些朋友,我只是為了說明即使沒有用心運動也能使身體變強,但他們不會變成真正的運動員。因為他們只是在「練身」而已,並沒有「用心」,沒有用心訓練的人,只能稱為健身者,無法稱為運動員!

小說《強風吹拂》中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對話:
「你知道對長跑選手而言,最好的讚美是什麼嗎?」
「是『你好快』嗎?」
「不。是『你好強』。」

但「什麼是『強』」?這是作者三浦紫苑透過箱根驛傳的接力故事想要探討的主題。只想著「逃」的跑者,不管成績多快、身體多強健、外表多光鮮、名號多響亮,都無法被稱為一位「你好強」的跑者。因為「強」並不是指裝備(盔甲)、肌肉線條、成績或名聲等外在可以看得見的東西,而是「盔甲之下」看不到且無法量化的「鬥士之心」。

2018年8月5日 星期日

好久不見的Ben


今天上火車回花蓮前見到好久不見的Ben,真的很開心。而且一見面就開始教我們生活的哲理:Happy Wife, Happy Life.

記得學生時代,鐵人隊的夥伴們還有寫下班叔叔語錄,現在都記不起來了,只記得跟訓練有關的:
  • One day hard, One day easy.
  • Hard day goes hard, Easy day goes easy.
  • Keep smile.
  • Use your head.
  • 拜託,你是鐵人!
  • 拜託,你是鐵人隊!

2018年8月4日 星期六

去韓國上跑步課


因為根本不會韓文,所以「到韓國去教學」這件事之前連想都沒想過,去年在Mei Lin的邀請下第一次到韓國去,也是第一次在韓國教跑步,事前與教課過程中都有點緊張。上週六又有機會去教了第二次,在跟翻譯愈來愈有默契的情況下,竟覺得教學很流暢……不管是理論和實作都很順,而且完全沒有壓力,僅管室外教學時體感溫度高達41度,但卻有自在的感覺,也感覺到分享的知識被跑者吸收進去的喜悅。

這兩次都特別跟翻譯事前演練過教學流程,跟用心團隊一起合作的感覺很好,很特別的經驗,也很有成就感。謝謝GarminMei Lin的邀請,更謝謝辛苦的翻譯Miji Kang和新夥伴Ella試聽給意見。今年還要去好幾次,雖然行程都會很匆忙,但卻很期待這個新的挑戰。

這次到韓國,除了跟跑者交流之外,也見識到韓國興盛的自行車文化和硬體建設,大大長了見識。

2018年8月3日 星期五

志在必行


這幾週一直在思考「心志」、「成就」與「行動」之間的關係。甚至想得有點痛苦,覺得想通的事情又忽然不通了……我回想起過去曾經非常質疑「有志者事竟成」這句話。有段時間,我在校隊裡練得很賣力,但不管再怎麼訓練都沒有成績時,每次練泳時腦海裡會一直迴響著「我比別人卡認真,我比別人卡打拚,為什麼、為什麼比別人卡歹命?」的歌聲。愈來愈自憐自艾的我也逐漸相信「努力不一定會有成績」。每次在泳池裡都被學弟妹們超越以及每次預賽就被刷下來的感覺,總是令人非常難受,但我問自己「難道沒成績就不練了嗎?」

每次內心的答案都是「還是想練啊!」因為自己的初衷並不是為了進步或成績,純粹只是喜歡和大家一起訓練的感覺而已。看開了,也認定「有志者事竟成」這種漂亮的說法,只適合成功人士與凸台上的選手,像我這種沒天份的人就算意志力再堅強、不管多努力也不會有成績,就為了興趣而練吧!但某次偶然間,再次讀到這句成語的英文版:「Where is the will, there is a way.」,卻讓我能夠從另一個視角重新檢視這句話背後的涵意。

「will」是意志;
「way」是道路或方法。

這句成語的英文版不強調「意志」與「成功或成績」之間的關係。「way」這個字透露出:意志的功能是探路、是找方法,而成績只是最終的結果。無論面對任何失敗與阻礙,只要意志堅定,勢必能找到新的出路。就像一位前輩說的「創業沒有失敗,只有放棄。」

學習沒有失敗,只有放棄。
練跑沒有失敗,只有放棄。
……
〇〇沒有失敗,只有放棄。
……

只要不放棄
志在必行
Will Finds a Way

心的方向,將決定行動的能量。我們必須時常向自己確認,現在是「志在道路」還是「志在成績」? 動用意志力選定前者,源源不絕的能量將如同永不枯竭的泉水,從內在湧現「沛然莫之能禦」的決心。這種決心沒有任何阻礙可以抵擋,如同江河流向大海時不管碰到大石、絕壁等任何阻礙都能設法採取各種行動,繼續向前奔流。

每個人都有夢想,雖然並非每個夢想皆可「達成」,但「執行」夢想卻是任何「有志者」都可以即刻開始的事。立志之後,堅持不斷地找方法與採取行動,比當下的成績/成就更重要。當心裡放不下已經取得的功勞與成就時,也會停止探求進步的道路和方法,開始舉步難行,或甚至倒退。但是,當我們把心志聚焦在道路而非終點時,勢必能不斷地展開行動,原本遙不可及的目標,也將逐步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