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推薦《MELT零疼痛自療法》(The MELT Method)

跟大家推薦一本對我幫助極大的書:蘇.希茲曼(Sue Hitzmann)著,林淑鈴譯:《MELT零疼痛自療法》(The MELT Method)。

雖然很久以前就讀過原文版,但剛才從郵差手中收到出版社寄來的新書,還是很興奮。

1118-OK-MELT

之前我一直覺得按壓會痛的地方與慢性疼痛產生的地方要特別加強按壓,但作者希茲曼認為這些的地方反而不用加強處理(當然也是處理的方式之一)。

所以她更強調手掌與腳掌的按摩,書中的觀念是腳掌和手掌的結蒂組織要通,其他地方都會跟著通,只是我以前會特別注重按壓會痛的地方,但書中的觀念不是一直把會痛的地方按到不痛,而是去處理別的地方,原本我以為痛的地方就是激痛點(trigger point),就是有膠結,要一直按把它按開,但改善一直有限(東華鐵人隊上好幾位隊員也跟我反應同樣的事),但她書中的4R,教我用其他方法來處理,而不是「只按摩痛點」這單一的方法。然後她用更系統化的理論來說明「到底該如何處理其他他方,其他哪些地方,又該如何處理(她提出的4R)」。

書中最讓我印相深刻的兩點是:

  1. 提出數種檢測方式,檢測出來的各種結果分析說明,以及該如何處置。
  2. 她特別提出透過按壓腳掌和手掌的方法(書中的重點所在,很多篇幅在說這個)。雖然腳掌手掌本身沒有慢性疼痛的問題,但透過按壓這些地方,可以舒緩原本不通的地方,這跟中國中醫裡「穴位最密集的地方在腳掌和手掌」有相似之處,很妙。


之前臉譜出版來信邀請,我也為這本書寫了個人的推薦序,對那些有長年有慢性疼痛的一般人或運動員來說,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書中推薦序==
從2006年開始比鐵人三項賽,平均每年會參加十二場大大小小的比賽,雖然持續再進步,但幅度一直有限,甚至到了2010年就幾乎停滯不前了,其中最大的障礙不是心肺能力,而是肌肉的問題。每次比賽到中後半段,呼吸和身體的代謝系統都還能正常運作,但肌肉時常不是抽筋就是硬得跟石頭一樣。雖然更認真練習,但成績到後來反而有倒退的趨勢。

很幸運地,在2012年有機會學習自我按摩的技術,開始讓肌肉恢復彈性。按摩之後最大的好處就是之後的比賽都不再有抽筋的麻煩了,而且賽後肌肉痠痛的情形也大為減輕。

時常按摩的肌肉像是充滿彈性的橡皮筋,比賽過後雖然經過無數次強力的拉扯還能保持彈性而不會有撕裂的肌肉就是好肌肉,對致力於長距離耐力賽的運動員來說,更是需要透過按摩來保持肌肉的彈性與韌度。

當然不可能每天都花錢找人按摩,因此自主按摩就成為我的最佳選擇。一開始只是花錢跟老師學習用泡棉滾筒來自主按摩的動作,像是如何按摩臀部、前大腿、後大腿、小腿……等。但為什麼要按摩、該怎麼按該怎麼摩,以及背後的原理與目的其實都是一知半解。透過蘇.希茲曼在《MELT零疼痛自療法》中有系統的講解過後,讓我更清楚明白原來按摩不只是按肌肉,還含括「結締組織」和「神經系統」兩大部分,我也才知道「失去延展性」與「脫水」的結締組織是肌肉拉傷與關節過度緊繃的主因。

擷取3

【圖】作者蘇.希茲曼(Sue Hitzmann)

身體裡有一種會振動且充滿液體的組織,但整體來看又像是流暢如網狀般的間質(matrix),這就是希茲曼在書中不斷提及的結締組織,它不只有一種結構,而是一種支撐和保護我們身體的「系統」。這種系統的樣貌與其功能,會讓我一直想到傳統中醫的經絡與穴位!中國的穴位之謎已經被物理學家--王唯工教授證明出來是微血管末端的共振處,所以傳統中醫師能透過把脈知道全身各穴位的共振強弱,藉此判斷身體各處健康與否,作者希茲曼的手掌觸覺神經天生就異於常人,能感覺到微妙的振動,雖然小時候被視為怪胎,但她用追根穿底的研究精神,再加上多年來觸診身體各部振動節奏變化的經驗,發明了這套MELT自療法,使我能去除常年訓練下來累積的慢性疼痛。
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希茲曼認為會痛的地方就是「壓力卡住」了,因此她提出這套方法就是利用軟滾筒進行「MELT動作」讓身體各部的水份都能暢通無阻。MELT與中醫經絡穴道間的關聯性讓我興味昂然,尤其是作者希茲曼透過西方的理性論調,把千百年來累積下來那種經驗式的中醫知識轉化為我們可以理解的語言,甚至可以獨立操作自療。

她把「MELT自療動作」簡化成4R,即為重新連結(Reconnect)、重新平衡(Rebalance)、再水合(Rehydrate)與釋放(Release),透過4R來消除卡住的壓力,壓力一消除身體自然就不會再疼痛了。器材也很容易取得,只要花個幾百元買一根泡棉滾筒和一顆按摩球就可以在家自主進行,不一定要用特定的品牌,只要是直徑十五公分左右的長條圓柱體,能承受你全身壓上去的重量即可。按摩球也能用多種東西代替,像是棒球、壘球、高爾夫球皆可。

擷取1擷取2

【圖】Melt Method的官方裝備,採自官網:http://www.meltmethod.com/

對於一般人來說,MELT能去除你多年來的下背與肩頸疼痛。雖然這已經夠棒了,但對於我這種想要追求運動表現的人來說還不夠(我想要游、騎、跑得更快),運動員不只要變得更健康,還要追求更強的身體,那就不能只有訓練,讀了這本書以後我相信更需要MELT這種自我抒壓的技術,來讓身體更有效地恢復,讓身體能面對來日更高強度的賽事。因為MELT 療法的功效即在恢復,也就是說,就算你有最佳的訓練計畫和飲食習慣,如果沒有主動舒解結締組織中卡住的壓力,就無法使身體組織回復到正常的流動狀態,或者重新平衡神經系統。訓練後的各種疼痛也就因此產生,而MELT的目的就正是消除疼痛。對我來說,MELT的技術使我的身體能在高強度的訓練與比賽後仍保持一種健康、有活力、輕盈且零疼痛的狀態,我希望你也能開始書中的自療步驟,親身體會到它帶來的好處。
徐國峰撰於2013.11月,發表於《MELT零疼痛自療法》推薦序

557981_558259640864822_1088647387_n

【圖】國外的MELT METHOD課程(摘自MELT METHOD Facebook)

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

2014東海岸馬拉松


【圖】2013.11.23(六)花蓮吉安路跑社員試跑東海岸馬拉松路線

這場比賽由東華大學的戴文凱老師、林嘉志老師和我主辦。主要目的有三,其一是想透過此種需要體力耐力與意志力的賽事來凝聚東華師生的向心力
其二是希望東華的學生能藉由舉辦賽事來學以致用。這次將參與的系所橫跨資工系(負責架設晶片計時與賽會系統)、藝術學院(設計紀念衫、獎牌、獎盃與logo)、華文系(負責採訪將來參賽的路跑團體)、體育相關(由林嘉志老師和我負責規化訓練系統與設計課表)、慈濟醫院(負責會場的醫護與物理治療)。
其三就是希望能全部用花蓮在地人的力量辦一場優質的馬拉松賽事。

賽事訊息

  • 日期:2014年03月15日正式開跑!
  • 官網:center4gaming.org
  • 報名系統:http://center4gaming.org/STS/
  • 競賽分組:全程馬拉松組、半程馬拉松組(並依年齡細分13組)以及迷你馬拉松組(5.8k)。預計由遠雄花蓮海洋公園之台11線旁停車
    場開跑,一路沿台11線往南經和南寺(迷你馬組折返)→ 跳浪三號隧道(半馬組折返) → 芭崎隧道(全馬組折返) →海洋公園終點。各組成績優異選手,大會將頒發獎金獎牌予以鼓勵。
  • 路線:主要由我規劃,將延著花東海岸公路台11線,瀕臨壯闊的太平洋西岸、蜿蜒於花東海岸山脈。主辦人之一戴文凱老師是促成此賽道的關鍵人物,他說「希望這是一場東奔勝於西跑的馬拉松活動,也希望每一位選手都能享受在藍天開懷、白雲忘情、青山撫慰、海風搖曳的台11線奔馳,以及體驗到在山海美景的實體畫布中感受花蓮在地的人情與風土,讓每位跑者都能添下路跑生涯難忘的一筆紀錄。」
  • 「東海岸馬拉松」路線介紹影片:
「東海岸馬拉松」路線介紹影片
  • 另外,花蓮當地吉安路跑協會會員與東華大學鐵人隊、師生等熱愛路跑人士,也為此條特色的路線進行試跑,並錄製「2014東海岸馬拉松」的「歡迎影片
「2014東海岸馬拉松」的歡迎影片
  • 比賽相關問題可以直接來信:ndhumarathon@gmail.com,或電洽(03-863 4007 )聯繫請洽計畫團隊 謝小姐
     

加值服務

由我與同是鐵人隊的曾奕穎,以及東華大學資工系GameLab研究室的博士生許紘瑋所共同開發的「跑力計算器」,可以用來做算你目前的跑步實力,以及五種不同強度的訓練配速與訓練心率區間。
 

王學仁〈東海岸馬拉松頌〉


【圖】2013.11.23(六)花蓮吉安路跑社員試跑東海岸馬拉松路線
前東華鐵人隊長王學仁為東海岸馬拉松所寫的頌詞:
華大學環雉啼,洋公園跑友集,濤澎湃心跳悸,力奔騰不停蹄。
鋸綿延四十里,柏後凋憑堅毅,動體驗五千米,閒健身兩相宜。
益求精二十一,不可擋戰況激,情享受汗淋漓,神入化忘勞疲。
挑戰全程路遙寂,最大對手乃自己,熱身階段莫猴急,爭先恐後犯大忌。
和南寺前集團密,配速調息有保庇,聲息相通跳浪裡,勇往直前勿放棄。
芭崎折返勤補給,否則體能難為繼,步入牛山撞牆期,放慢腳步深呼吸。
平常若然疏練習,終點變成在慈濟,有道路遙知馬力,堅持到底嘉志氣。
好山好水好愜意,暮春三月等著你,年齡性別非距離,身高體重沒問題。
老馬伏櫪志千里,空想虛言寸難移,披星戴月練跑技,報名文件速回寄。
願君凱旋創佳績,千古讚揚寫傳奇。
東海岸邊的漂流木
【圖】東海岸邊的漂流木